《事实与虚构》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拉沃卡

《事实与虚构》 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拉沃卡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论边界 原作名: Fait et fiction : Pour une frontière 译者: 曹丹红 出版年: 2024-1 页数: 676 “虚构本质上的慷慨是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一种补偿” 半个世纪以来虚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入选法国国家图书中心奖译金项目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曹丹红教授翻译、推荐 跨媒介、跨文化、跨学科视角,考察多样化虚构实践 在“后真相时代”,捍卫事实与虚构的边界 内容简介 虚构文化在我们时代的构建与扩张,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和存在于世的方式。《事实与虚构:论边界》是法国学术明星弗朗索瓦丝•拉沃卡的重磅作品。这本书完整地评估了关于虚构从古至今的争议,重新思考文学、电影、戏剧和电子游戏中的虚构界限,跨越文学理论、精神分析、法律、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 本书资料收集极其丰富,几乎达至百科全书般完备,既表明了作者意图构建一门新学科的主张以虚构为研究对象,向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放,亦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虚构研究的总结,旨在更好地理解虚构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书在讲“虚构”,却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捍卫,呈现人类对了解“真实”的努力。毕竟,虚构本质上的慷慨是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一种补偿。 #文化 #虚构 #社会 #历史 #文化 #艺术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事实与虚构:论边界_弗朗索瓦丝•拉沃卡(Francoise_Lavocat).pdf

封面图片

《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作者: [法]魏简(Sebastian Veg)

《在虚构与现实之间》 作者: [法]魏简(Sebastian Veg)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20世纪初期的文学、现代主义和民主 原作名: Fictions du pouvoir :Littérature, modernisme et démocratie au début du xxe siècle chinois 译者: 杨彩杰 / 杜卿 / 包世一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44 ◆卡夫卡、布莱希特、谢阁兰、鲁迅、老舍 世界文学大师如何叙写中国 当下的我们又将如何抵达虚构中的现实 ···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谢阁兰的《勒内·莱斯》、卡夫卡的《中国长城》、鲁迅的《阿Q正传》、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和老舍的《茶馆》这五部关于中国的虚构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五部作品共同创设了一个虚构的中国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分段建造的长城、四川的好人、皇城中的外国人、江南的阿Q与北京的茶馆,均成为诠释中国之“20世纪初期的文学、现代主义和民主”关系的中国想象。 《阿Q正传》和《茶馆》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其中鲁迅把文学化约成充满绝望的、痛苦的、几乎不可传递的一声呐喊,老舍则隐隐呼唤着自我了断;而三部欧洲作家所创作的中国作品脱离了“异域情调”的陈腔滥调,成功超越文化差异,将有关中国的文学叙事纳入民主世界文学的整体当中。五部作品互相对照,体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弥足珍贵之处正在于它对民主世界不确定性的反思。 本书既将虚构视为一个人类学现实,又对其进行社会历史学的分析,作者魏简邀请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到一种新的阅读空间的创设行动中来。 #文学 #理论 #叙述 #虚构

封面图片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作者: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作者: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副标题: 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 原作名: Square Haunting: Five Women, Freedom and London between The Wars 译者: 林曳 出版年: 2023-3 页数: 448 希尔达·杜利特尔(1886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L.塞耶斯(18931957):推理小说家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鲍尔(18891940):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家、出版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作者探访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发现有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她们通过选择一处住所,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这一小小的发现意外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并完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全过程。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如何担当时代的书写者不需要花费、不存在门槛,再私人的写作也具有公共意义。“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 #人物 #历史 #女性

封面图片

《铁道之旅》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铁道之旅》 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原作名: Geschichte der Eisenbahnreise : Zur Industrialisierung von Raum und Zeit im 19. Jahrhundert 译者: 金毅 出版年: 2018-7 页数: 296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历史 #城市 #文化 #工业化 #铁路 #铁道 #建筑 #经济 #城市规划

封面图片

《清算已毕》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清算已毕》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社: 深圳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副标题: 波伏瓦自传 原作名: Tout Compte Fait 译者: 台学青 出版年: 2025-1-9 页数: 550 了解波伏瓦最好的方式读她的自传! 本书为波伏瓦回忆录终卷,首次出版1972年,波伏瓦64岁时。 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波伏瓦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到了《清算已毕》,她的思想更加成熟:“女人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 何为完整的人? 波伏瓦所希望的,是弄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我是个女人,法国籍,作家,1972年我六十四岁,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在《清算已毕》里,波伏瓦从我何以成为我、个人作品、亲密关系、日常爱好、旅行见闻、国际及时代观察、重申女性处境等几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将带你探寻波伏瓦如何形成独立坚定的思想内核“随便他们把我当成女知识分子或女权主义者,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我,我对自己负责。” 并直观感受波伏瓦丰盛辽阔的精神家园,一览天才女友的书影音文艺生活清单。 看波伏瓦如何找到热爱、如何把世界的进程融入自己生活的肌理、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度过不断创造意义的一生。 “ #传记 #波伏瓦 #思想 #哲学 #社会

封面图片

《海洋、岛屿和革命》作者: [斯里兰卡] 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

《海洋、岛屿和革命》 作者: [斯里兰卡] 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 涵芬楼文化 / 活字文化 副标题: 当南方遭遇帝国 译者: 黄瑶 出版年: 2024-9 页数: 477 本书作者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Sujit Sivasundaram)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波澜壮阔的南方航行。跟随着作者的叙述,我们将回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时空中,走访毛里求斯、汤加、开普敦、新西兰、澳大利亚、爪哇、锡兰、孟买、广州、哈伊马角等地,遇见这些地区的原住民与外来者,了解他们之间的竞争、对抗乃至合作。我们不仅能看到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更能看到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看到原住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塑造“现代”,定义“文明”。 #历史 #文明 #政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