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鳄鱼身上看到的孤雌生殖行为表明恐龙也可以单独行动

在鳄鱼身上看到的孤雌生殖行为表明恐龙也可以单独行动奇迹发生在一只雌性美洲鳄身上,它自2002年以来一直生活在哥斯达黎加的一个爬行动物公园里,没有任何机会接触配偶。但是在2018年1月,饲养员在它的围栏里发现了一窝14个蛋,其中7个似乎是可育的。该团队对它们进行了三个月的人工孵化,但没有一个孵化出来。经过仔细检查,在其中一个蛋中发现了一个完全成型但无法生存的胎儿。研究人员从母亲和胎儿身上提取了DNA样本并进行比较,发现胎儿的基因与母亲基本相同。根本没有来自雄性的DNA。这种自发的自我繁殖被称为兼性孤雌生殖(FP),虽然听起来不可能,但在蟑螂和蜜蜂等昆虫中很常见,而且在一些脊椎动物中也有记录。2016年,澳大利亚水族馆里的一条豹纹鲨自己孵化了三个蛋,2021年,濒临灭绝的加州兀鹰也被发现不需要雄性就可以生殖的状况。但这是第一个已知的鳄鱼的例子,不过,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个群体。鳄鱼和鸟类是被称为古龙的动物支系中最后幸存的成员,它们最后的共同祖先存在于大约2.4亿年前。因此,现在在这两个分支中都检测到了FP,人们怀疑这种现象是一种古老的现象,可能适用于更多的物种。其中就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群体--恐龙。这表明,如果有需要,它们也可能在没有雄性的情况下进行繁殖,这会帮助"生命找到出路",从造成了《侏罗纪公园》中的恐惧与混乱。这项研究发表在《生物学通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40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400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刺鳐独居8年居然怀孕 其实人类也干过孤雌生殖

刺鳐独居8年居然怀孕其实人类也干过孤雌生殖这让水族馆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困惑:“它是怎么怀上孩子的,难道是鲨鱼惹的祸?”事情经过舆论发酵,很快,这几只鲨鱼就受到了诸多媒体的“指控”。为了平息这场闹剧,也为了弄清楚夏洛特肚子里孩子的来源,水族馆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独居8年的刺鳐怀孕一直以来,刺鳐夏洛特就被孤立在一个容量为2200加仑的水族箱里,和它共处的鱼类只有几只未成年小鲨鱼。按照水族馆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夏洛特至少有8年没有见过异性了,更不用谈和异性生活在一个水族箱里。去年9月份,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夏洛特的背上有一个饼干大小的肿块。难道是肿瘤?为此,工作人员给夏洛特进行了超声波检查,结果发现,夏洛特居然怀孕了!吃惊的同时,大家都在猜测让夏洛特怀孕的“他”是谁!第一时间,科学家推翻了“鲨鱼犯错”的言论,因为夏洛特是一条刺鳐,是不可能和鲨鱼产生后代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夏洛特自己让自己怀孕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孤雌生殖。而且,夏洛特可能是人类首次发现,刺鳐孤雌生殖的个体。能实现生育自由的孤雌生殖,是如何生育后代的?孤雌生殖,在大自然中很常见,普遍存在于一些植物和较原始的动物中,例如蚂蚁、蚜虫、蜜蜂等等。脊椎动物中也有发生,但发生概率非常小。众所周知,大多数动物的发育始于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产生的,而孤雌生殖特别之处在于它不需要借助精子的帮助,直接由卵子发育成胚胎。因此,也被称作单性繁殖。孤雌生殖的种类也有多种,有的是自然发生的,叫作天然单性生殖,与之相反的,则叫人工单性生殖,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人工干预下让小鼠孤雌生殖。自然中比较罕见的叫“兼性单性生殖”(兼性孤雌生殖),这种方式,意味着动物原本是雌雄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缺少雄性的时候,雌性放弃寻找雄性,通过自身努力独自完成繁殖。刺鳐夏洛特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它的孩子基因全都来自母体,是不是意味着孩子的基因会和母体完全一样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孤雌生殖的基因组合,完全取决于“非受精胚胎组织”的融合方式。从科学角度来说,正常个体细胞是双倍体,而卵子和精子是单倍体,两者结合后才能形成正常的双倍体胚胎。双倍体基因减半成为单倍体,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过程参考下图),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将会形成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正常情况下,极体会被吸收掉,最终只有卵子和精子重组形成受精胚胎。但在孤雌生殖的个体中,会发生极体-极体,极体-卵细胞错误融合,意外产生了双倍体胚胎。有的孤雌生殖情况还要特殊一些,它很有可能是没有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了1个极体和1个含有母体全部基因的“双套卵”,双套卵也可以直接发育成了后代个体。不同的融合方式,意味着孤雌生殖会产生多种基因组合,就会和母体基因不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母体是杂合体,那它孤雌生殖的后代是有可能是纯合体。只有当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极体-卵细胞融合,原本分配给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又重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基因组合和卵原细胞一样,就会形成母体的“完美克隆体”,也就说基因和母体完全一样。人类可以孤雌生殖吗?孤雌生殖,雌性不需要另一半的努力,就能实现生育自由,因此也有人笑称,这是雄性终结的开始!从过去的报道来看,脊椎动物的孤雌生殖似乎越来越普遍,蟒蛇、火鸡、加州秃鹰都发生过,2023年还曾报道过鳄鱼孤雌生殖产下14个小鳄鱼的案例,这也算是鳄鱼孤雌生殖的首例。那人类有可能发生孤雌生殖吗?科学家认为,在自然情况下,人体发生孤雌生殖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人体中,卵子自发性在卵巢中发育成胚胎完全是有可能的,这在1955年就已经发现了。遗传学家HelenSpurwa认为在没有授精的情况下,卵子可以自发形成胚胎。但这样的胚胎发育容易出现问题,它能分裂产生一些皮肤和神经细胞,但不能产生类似骨骼肌这样的细胞。由于“先天的发育障碍”,导致胚胎发育出现很多问题,最终演变成“畸形”胚胎,无法顺利生产,也无法存活,有时也被称为“畸胎瘤”。但也有意外,1955年,《新科学家》报道了一例人体“孤雌生殖”的真实案例,主角是一个男孩。在检查中,医生发现男孩的个别类型的细胞内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基因,而其它细胞里既有母亲又有父亲基因。科学家猜测,这是因为早期卵子未受精就开始自我分裂,将卵子单倍体的基因成倍增加形成双倍体,而且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只是在后来发育遇到了障碍,为了能顺利发育,卵子不得不和精子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完全融合,未受精的卵子组织只用其部分细胞和精子授精。受精部分的细胞在后期接管了整个胚胎生长发育,才最终让个体顺利出生,但是男孩还是存在有面部特征不对称、学习困难等先天疾病。严格来说,男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雌生殖人类。他的孤雌生殖并不彻底,只有部分细胞是由孤雌生殖产生的,而大部分是受精的细胞胚胎发育,因此这个男孩只能称之为人类部分孤雌生殖的案例,又或者可以用现在的嵌合体来形容。至此案例之后,类似的孤雌生殖案例报道有几十起,但是,这些案例没有经过医学验证。最后总的来说,孤雌生殖,自然状态下,在人类身上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不是说人类的技术不能实现(韩国科学家有通过孤雌生殖产生人类胚胎),最主要的原因是,孤雌生殖,本质上对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基因太单一,只有母亲一套遗传基因,如果环境对其不利,最后的结果就是全族覆灭!但是,两性生殖,接受的是两套不同的基因,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也有利于基因突变的传播。无论这种突变是好是坏,基因多样性的特点,在面对不利环境时,总有一方是能适应环境的,因此也更有优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86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865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成功解码果蝇孤雌生殖的基因过程

科学家成功解码果蝇孤雌生殖的基因过程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六年时间里对22万多只果蝇进行了研究。为了寻找导致昆虫"孤雌生殖"的基因,研究小组研究了另一种果蝇--丝光果蝇的两个品系。其中一个品系只能进行有性繁殖,而另一个品系却能进行孤雌生殖。通过比较这两个品系的遗传密码,科学家们找出了哪些基因与孤雌生殖有关。他们打开或关闭了相应的基因,使之与黑腹果蝇相匹配,并取得了成功。受试果蝇突然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尽管它们只能生出几乎是其父母克隆的雌蝇。在研究中,果蝇等待了大约40天(约占其生命的一半)来寻找雄性配偶,当没有雄性配偶时,它们就进行无性繁殖。有趣的是,转基因虫子的所有女儿也都保留了孤雌生殖的能力,不过只有1%到2%的女儿有这种行为,而且是在没有雄性出现的情况下。否则,它们照常交配和生育。剑桥大学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亚历克西斯-斯珀林博士说:"我们首次证明可以在动物身上设计出处女产子--看到孤独的雌性果蝇产生一个能够发育到成年的胚胎,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真是令人兴奋。"研究人员说,在可以进行有性繁殖的动物中,孤雌生殖的情况极为罕见,但有时也会在长期与世隔绝的雌性动物园动物身上看到。不过,当一些物种面临生存压力时,它们会进化出一种无性繁殖模式。事实上,斯帕林计划利用这项工作,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昆虫--尤其是害虫的孤雌生殖现象开始增多。斯佩林说:"如果昆虫害虫的处女生育继续存在选择压力,最终将导致它们只能以这种方式繁殖。"这可能会成为农业的一个真正问题,因为雌虫只生产雌虫,所以它们的传播能力会加倍。斯珀林和她的团队还指出,虽然他们的研究可能是首创,但可能无法应用到其他动物身上。这是因为黑腹果蝇被用于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而且其遗传密码也非常清楚。事实上,通过对该物种的研究,人们可能已经了解了延长寿命、了解零重力对身体的影响、追踪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为消除创伤记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杂志上发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7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735.htm

封面图片

水族馆鲨鱼在有雄性在场的情况下出现"孤雌生殖"的奇特案例

水族馆鲨鱼在有雄性在场的情况下出现"孤雌生殖"的奇特案例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在同一围栏内有健康的、能繁殖的雄性斑马鲨,但在人工饲养的斑马鲨却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这一发现对圈养斑马鲨的管理和野生斑马鲨的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研究员、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凯文-费尔德海姆说:"我们几年前就知道像鲨鱼这样的动物会发生孤雌生殖,但是它的某些方面仍然是未知的,比如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什么会触发它。这篇最新的论文只是在了解这些'处女产子'发生的原因方面的又一步。"谢德水族馆的成年斑马鲨这项研究发表在《鱼类生物学杂志》上,重点关注芝加哥谢德水族馆的濒危斑马鲨。"当我们在2004年开始看到谢德水族馆的斑马鲨成功繁殖时,我们也开始进行基因测试,以确认哪些鲨鱼是后代的父母,"谢德水族馆动物运营和栖息地助理主任、该研究的作者LiseWatson说。"通过确认后代的血统,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对未来的繁殖工作做出决定,以保持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支持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的斑马鲨物种生存计划。"谢德的野生礁石展览包括一个巨大的从地板到天花板的栖息地,里面有各种鲨鱼,包括斑马鲨。2008年,沃森和她的同事们注意到一窝卵鞘,他们把它们移到幕后的育儿室,以便安全地孵化。当鲨鱼幼崽孵化后,洛约拉大学的JeanDubach分析了鲨鱼的DNA,以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这些幼崽与围栏里的任何一只成熟的雄性鲨鱼都不匹配。但它们确实与产卵的雌性相匹配,"费尔德海姆说。谢德水族馆的幼年斑马鲨除了与他们的母亲有共同的遗传标记,但没有潜在的父亲,这些幼崽的一些等位基因有相同的同源拷贝。回想一下你高中生物课上的遗传学单元,你可能做过潘尼特方格,用大写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的基因类型,比如B是棕色眼睛的显性等位基因,b是蓝色眼睛的隐性等位基因。你从父母双方各得到一个等位基因,如果它们是相同的(BB或bb),那就叫做同源。用于这些鲨鱼的遗传标记比B与b更复杂--它们有更多的等位基因,以至于它们在两个不同的个体中显示出完全相同的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鲨鱼幼崽的DNA结果显示为同源时,这意味着它们必须从其母亲那里获得这些DNA链,而不是从两个不同的父母那里。沃森说:"鉴于我们以前在鼓励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方面的成功,发现这些幼崽是孤雌生殖,对谢德的团队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惊喜。这个消息恰恰强调了为什么对后代进行定期的、持续的基因测试是很重要的。"不幸的是,通过这种类型的"处女产子"出生的幼崽往往寿命很短,因为他们更有可能出现罕见的隐性遗传病。这项研究中的鲨鱼幼崽只活了几个月。但是,它们出生的事实挑战了生物学中长期存在的观念。费尔德海姆说:"这是我们所知道的鲨鱼通过孤雌生殖出生的第二个案例,即使有健康的配偶可用,另一个案例是在太平洋水族馆。这一发现使我们认为我们对孤雌生殖的发生方式和原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项研究只是我们对斑马鲨这种遗传现象发生的理解的开始,"沃森说。"像谢德这样的动物园和水族馆在保护像斑马鲨这样的物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斑马鲨在世界的一些地方几乎已经灭绝。了解更多关于孤雌生殖的信息,并确认我们在动物园和水族馆中的种群的遗传构成,对于做出明智的决定,推动这项工作至关重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14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1445.htm

封面图片

鳄鱼被冻成冰棍后还能苏醒吗?冰冻鳄鱼的鼻子我劝你别摸

鳄鱼被冻成冰棍后还能苏醒吗?冰冻鳄鱼的鼻子我劝你别摸而在美国南部的另一个州——得克萨斯州,也有人拍到了同款“鳄鱼冰棍”。对此,网友们纷纷评论,是不是可以趁机摸一摸鳄鱼的鼻子了?毕竟平时鳄鱼那么凶,现在被冻起来了,不得趁这个机会欺负一下鳄鱼?当然了,也有些网友比较好奇,这些“鳄鱼冰棍”里的鳄鱼是活的吗?如果是的话,那摸它们鼻子的时候会不会被鳄鱼反咬一口?还有些网友就比较关心这些鳄鱼了,它们在解冻之后还能恢复原状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鳄鱼冰棍”。鳄鱼都可以变成“鳄鱼冰棍”吗?并不是所有鳄鱼都能体验到“变冰棍”这样的经历。首先,绝大部分鳄鱼都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这些地方气温比较高,鳄鱼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到冬天鳄鱼会爬到岸上冬眠,不太容易遇到河流湖泊结冰的情况,所以,绝大部分鳄鱼都不用担心被做成冰棍。而有两种鳄鱼情况就比较特殊了,它们是中国的扬子鳄以及前面新闻中提到的美国短吻鳄。这两种鳄鱼都属于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成员。扬子鳄主要分布在我们国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美国短吻鳄分布在美国的东南部。这些地方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冰天雪地,但在冬天,气温还是会降到10摄氏度以下,甚至更低。鳄鱼属于冷血动物,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当体温过低的时候,它们就需要找地方冬眠了。不过即便对扬子鳄和美国短吻鳄来说,被“做成鳄鱼冰棍”也并不是普遍现象。雌性扬子鳄冬眠图雄性扬子鳄冬眠巢穴根据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扬子鳄洞穴里的温度一般是比洞口的气温要高的。洞内的水温会比洞口气温高1~2摄氏度,洞内的淤泥温度比洞口的气温高出2~4摄氏度。所以,即便水面开始结冰,洞穴里的温度依然可以保持在冰点以上。美国短吻鳄也类似,它们也会在河边的泥地里筑巢躲过寒冬。只有在实在找不到筑巢地方的时候,鳄鱼才会不情不愿地变成“鳄鱼冰棍”。比如,出现“鳄鱼冰棍”北卡罗来纳州的沼泽公园也解释道,公园里的鳄鱼被封闭保护起来了,它们没有机会去泥坑里筑巢,这才被迫在水里“凑合一下”。可以说,“鳄鱼冰棍”算是鳄鱼的无奈之举。“鳄鱼冰棍”咬人吗?那既然鳄鱼被冻成冰棍了,那是不是就可以随便捏它们的鼻子了?理论上可以,但我们不建议大家这样做。鳄鱼属于变温动物,其冬眠跟属于哺乳动物的黑熊(恒温动物)的冬眠不太一样。先说说哺乳动物的冬眠,最典型的代表动物是黑熊。在冬眠期间心率、呼吸次数都会急剧降低,代谢水平也会降低,但是随时都可以被唤醒,所以要是碰见“冬眠”的熊,同样不可以摸它们的鼻子。而扬子鳄、美国短吻鳄这些变温动物在温度降低之后,它们的心率、呼吸、代谢确实会减弱,行动会变得缓慢,反应也会变得迟钝,但它们还是醒着的。而且当天气比较好的时候,这两种鳄鱼还会爬出来晒太阳。所以如果你去摸它们的鼻子,它们也是知道的,只不过懒得搭理你而已(或者是被冻着没法搭理你)。根据2003年的一项研究,在温度低于16摄氏度的时候,短吻鳄会停止进食,所以如果你碰到了被冰封起来的短吻鳄,它大概率不会去主动攻击你。另外,曾经有公园的管理人员凿开过“鳄鱼冰棍”周围的冰,并且帮助鳄鱼活动了一下嘴部,防止冰块挤压对鳄鱼造成伤害,在这个过程中,鳄鱼也并没有显示出什么攻击的迹象。可以说,在“冬眠”期间的短吻鳄攻击性非常弱,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冬眠期间鳄鱼袭击人类的报道,不过这不代表它们没有攻击性,所以依然不建议大家轻易去“摸鱼”。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别摸比较好2015年对美国短吻鳄的亲戚——扬子鳄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冬眠期间的扬子鳄脾气存在个体差异。研究中发现,浙江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扬子鳄脾气没那么好。在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扬子鳄会处于深度冬眠状态。如果这时候被人打扰了,它们会发出“吼~吼~”的警告声,并且有明显自卫反应,这时候招惹它们并不明智。而此前对于安徽扬子鳄的记录显示,这里的扬子鳄在冬眠的时候两眼紧闭,即使受到打扰也毫无反应。所以,我们不能说,跑去惊扰这些鳄鱼冰棍是绝对安全的。假如你不小心踩破了冰面,掉进水里,受到这么大的惊吓,短吻鳄说不定会咬你一口以自卫。成为“鳄鱼冰棍”有风险当然了,对鳄鱼来说被人摸鼻子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它们来说,被做成“鳄鱼冰棍”这件事才是更危险的。因为鳄鱼变成“冰棍”之后,是有可能会醒不过来的。比如,1982年,科学家研究了两只变成“冰棍”的鳄鱼。其中一只被冻在浅水区的鳄鱼在被冰冻了3天之后死去了,没能恢复过来。在被冰冻期间,科学家们一直在监测鳄鱼的体温,发现体温降低到4~5摄氏度就是美国短吻鳄的极限了,如果体温继续下降,鳄鱼也是会被冻死的。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活下来,在预感到水温快速降低,快要变成“鳄鱼冰棍”的时候,鳄鱼也会做好准备。比如,它们会把鼻子伸出水面,确保水面结冰之后自己还能呼吸。另外,鳄鱼把身子的下半部分尽量贴在水底的淤泥里,这里的温度一般会比水面要高一些。当然了,短吻鳄所在的地方气温一般都不会特别低,即便是水面结冰,结冰时间也不会很长,短吻鳄还是有机会恢复过来的。比如下面图片里,就是北卡罗来纳州沼泽公园里被冰冻的鳄鱼,它正准备“破冰”。最后,我们也祝愿每一支“鳄鱼冰棍”,都能成功苏醒(并且忘掉曾经有人摸过它们的鼻子)。...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59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5923.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发现了92个化石巢穴 大多属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恐龙

研究人员发现了92个化石巢穴大多属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恐龙最近在该地区的挖掘工作中发现了92个巢穴,里面有256枚属于泰坦巨龙属的蛋化石,这些恐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些恐龙,通过对这些巢穴的彻底检查,Dhiman和他的团队能够获得关于这些恐龙的生活方式的新知识。显示研究区域内拉梅塔地层沉积环境的方框图据推断,一些包埋物靠近水体(湖泊/池塘)的岸边,而其他包埋物则是在远离湖泊或池塘的地方沉积。靠近岸边的巢穴容易被水淹没,因此被埋在沉积物下,一直没有孵化,而远离岸边的巢穴可以孵化,因此显示出更多的蛋壳破裂。资料来源:Dhiman等人,2023,PLOSONE,CC-BY4.0作者确定了六个不同的蛋种(oospecies),表明泰坦龙的多样性比该地区的骨骼遗迹所代表的要高。根据巢穴的布局,研究小组推断这些恐龙像现代的鳄鱼一样把蛋埋在浅坑里。在蛋中发现的某些病理现象,如罕见的"蛋中蛋",表明泰坦龙长脚类的生殖生理与鸟类相似,可能像现代鸟类那样以顺序的方式产蛋。在同一地区出现许多巢穴表明这些恐龙像许多现代鸟类一样表现出殖民、筑巢的行为。但是巢穴的间距很近,留给成年恐龙的空间很小,这支持了成年恐龙让幼龙(新生儿)自生自灭的观点。恐龙繁殖习惯的细节可能很难确定。这些化石巢穴提供了关于历史上一些最大的恐龙的丰富数据,而且它们来自于恐龙时代结束前不久。从这项研究中收集到的见解大大有助于古生物学家对恐龙如何生活和进化的理解。该研究的主要作者HarshaDhiman补充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域内存在一个广泛的泰坦龙长脚类恐龙的孵化场,并对泰坦龙长脚类恐龙在灭绝前的保巢条件和繁殖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该研究小组的共同作者和负责人GuntupalliV.R.Prasad补充说。"与东部纳尔马达河谷上游贾巴尔普尔的恐龙巢穴和西部巴拉西诺的恐龙巢穴一起,来自中央邦达尔区(印度中部)的新巢穴,覆盖了大约1000公里的东西走向,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孵化场之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9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919.htm

封面图片

一种新的鳄鱼假说或将可以帮助到听力损失的人

一种新的鳄鱼假说或将可以帮助到听力损失的人全世界有超12亿人存在听力损失问题。而另一方面,鳄鱼一生都有很好的听力,可以活到70岁。其中一个原因是鳄鱼可以创造新的毛细胞,乌普萨拉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目前正在调查原因。他们希望对鳄鱼生物学的了解能使那些有听力损失的人受益。“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毛细胞似乎是由所谓的支持细胞的激活而形成,这跟鳄鱼拥有人类似乎缺乏的某些细胞结构有关。我们的假设是,从大脑携带冲动的神经即所谓的传出神经触发了这种再生,”乌普萨拉大学实验耳科教授HelgeRask-Andersen说道。他是这项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之一,该研究已于最近发表在《FrontiersinCellandDevelopmentalBiology》上。全世界有超10亿人患有听力损失,这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并常常降低了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质量。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原因是耳朵里的受体失效,而这些受体在人类中不能再生。然而它们可能在非哺乳动物中如鳄鱼--尽管活到70岁,但终生都能保持强大的听力。众所周知,如果动物的耳朵里的毛细胞被损坏,它们可以迅速再生。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为人所知。鳄鱼有很好的听力,适应于在陆地和水下的环境。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受体对不同音调的敏感度受外部温度的影响,这使得它在进化过程中完美地应对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危险。乌普萨拉大学医院的耳科研究人员跟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在一项新研究中对鳄鱼的耳朵进行了研究。世界上很少有研究小组研究过鳄鱼的内耳,这项研究中的研究人员使用了电子显微镜和分子技术。一个有趣的发现是,鳄鱼的耳朵里分泌着小细胞颗粒。这些颗粒类似于外泌体,它们可以分泌酶并分解或形成耳朵里的纤毛在声音传入时摩擦的膜。外泌体形成小的肺泡即空腔,当声音振动到达耳朵时会使纤毛变得更容易弯曲。“一种假设是,这增加了对声音的敏感性,听力得到改善。我们的希望是学习鳄鱼如何再生它们的毛细胞并最终能够在未来将其用于人类,”HelgeRask-Andersen说道。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68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685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