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半导体采购主管:电动汽车需求激增 “缺芯”潮料将卷土重来

汽车巨头半导体采购主管:电动汽车需求激增“缺芯”潮料将卷土重来伴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单车所需的芯片越来越多。到2030年,每辆车所需的芯片预计将增加到1000个,到2035年每辆车可能需要3000个芯片,需求量巨大。而生产一台传统汽车需要500至600枚芯片。Stellantis公司半导体采购主管JoachimKahmann表示,过去两年,汽车行业中半导体的巨大多样性意味着到处都存在多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会出现。Stellantis公司向电动汽车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更复杂的芯片和通用平台,任何短缺可能不仅影响公司的一两家工厂,可能会影响到五家、六家、甚至七家工厂。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缺芯”阴霾笼罩汽车行业,“一芯难求”成为汽车行业的真实写照,有车企甚至成立专项小组前往芯片厂“抢芯片”保供。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的数据,2022年全球因“缺芯”减产汽车近450万辆,这比日本市场全年的新车销量还多。另据业内人士估计,疫情爆发后的约三年时间,芯片短缺问题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减产约1500万辆,其中中国超过了200万辆。Kahmann指出,当前缺芯危机大体已经结束,目前芯片形势“大为改善”,预计下半年供应充足。不过芯片产能仍然受到限制,而且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未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降低供应链的风险,Stellantis正在与英飞凌、恩智浦半导体和高通等公司签订协议,此外还在建立半导体数据库,其中包括未来数年的订单计划。Stellantis还与AiMotive和SiliconAuto合作开发自己的半导体。Stellantis公司预计到2030年将花费100亿欧元(约合112亿美元),用于确保各种半导体的供应。业内分析认为,车规级芯片在此前遭遇供不应求,一方面是疫情导致东南亚制造业停工停产,另一方面是由于投入产出比不高,导致半导体制造商们对车规级芯片的热情不高。车规级芯片前期投入大,验证周期长、难度大,以至于半导体厂商与整车制造商之间形成完善供应体系的综合成本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16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168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富士康与Stellantis将组建合资公司生产车用半导体

富士康与Stellantis将组建合资公司生产车用半导体Stellantis表示:“SiliconAuto将为客户提供以汽车行业为中心的半导体来源,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控制功能和模块,特别是那些电动汽车所需的功能和模块。”Stellantis首席技术官NedCuric表示,该公司将成为SiliconAuto的客户之一,并将“受益于强大的关键组件供应,这对推动我们产品的快速、软件定义转型至关重要”。Stellantis表示,SiliconAuto将从2026年开始供应半导体,总部将设在荷兰,富士康和Stellantis的高管都将参与其中。在此之前,两家公司于2021年底达成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旨在为Stellantis和第三方客户设计专用芯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63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6365.htm

封面图片

Stellantis预计半导体供应将于2023年底恢复正常

Stellantis预计半导体供应将于2023年底恢复正常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10月18日警告称,为遏制不断飙升的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此外,该公司还预测,困扰了汽车行业很长一段时间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有可能在2023年得到解决。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Tavares)在巴黎车展上表示,他预计通货膨胀将在未来一到两年中得到控制。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87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8705.htm

封面图片

瑞银:上调意法半导体评级至 “买入” 在汽车行业下行周期中处于有利位置

瑞银:上调意法半导体评级至“买入”在汽车行业下行周期中处于有利位置瑞银将意法半导体(STM)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理由是意法半导体在汽车行业下行周期中处于有利位置,客户集中风险降低,且股价较汽车行业有30%的折让。该行称,STM近期业绩表现优于汽车行业,并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电动汽车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约占收入的15%。分析表明,在过去五年中,STM有83%的季度收入表现优于同行业;而在过去十年中,只有62%的季度收入表现优于同行业。这表明该集团在市场份额和执行力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瑞银认为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瑞银估计,该集团对苹果的风险敞口已从2020年占营收的24%降至2023年的13%,而对特斯拉的风险敞口已从2019年占碳化硅(SiC)营收的90%降至2023年的约50-60%。

封面图片

中国半导体企业IPO激增

中国半导体企业IPO激增中国芯片公司正处于一波首次公开募股(IPO)热潮中。政府推动发展本土芯片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12月15日的一年,生产芯片或芯片制造设备的公司通过国内IPO筹集了约合120亿美元(下同,约162亿新元)资金,几乎是2021年的三倍。此外,该行业还有一些公司已提交在中国大陆进行IPO的申请,规模总计170亿美元。据报道,随着美国对中国在全球技术供应链中的角色提出挑战,中国芯片企业也越来越有必要建立更大的资金储备。美国政府10月份实施了对华先进制程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出口限制,并使该行业的中国公司更难雇用美国人。这些限制较此前的规定进一步加码,之前的规定涵盖的技术范围较窄,只针对向华为和中芯等特定中国公司的出口。分析师表示,美国加强对芯片行业的限制意味着,中国在努力追赶美国的先进技术方面愈发需要自力更生。这为中国政府推动发展本国芯片产业增加了动力。2021年,半导体行业是最受风险资本青睐的投资目标,投资者说,他们乐于利用中国政府优先发展该行业的机会。股市投资者也被鼓励支持芯片行业。根据一份官方声明,本月早些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呼吁股市投资者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国家科技创新最需要的地方。他是在12月9日与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会议上发出这一呼吁的。《华尔街日报》引述瑞银中国证券子公司瑞银证券的全球银行部联席主管孙利军说,今年中国芯片业掀起IPO热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出口管制迫使中国制造商寻找离本土更近的替代产品。他称,这给了投资者信心,相信中国发展半导体行业将是长远之计。孙利军也说,美国芯片和芯片制造公司三年前向中国出口没有限制时,中国半导体行业中赢家通吃的现象很明显。现在,由于这些限制,整个行业供应链上涌现出更多的国内初创企业。...发布:2022年12月22日10:29AM

封面图片

长光华芯:拟 9016.72 万元向合资公司惟清半导体转让部分半导体设备

长光华芯:拟9016.72万元向合资公司惟清半导体转让部分半导体设备长光华芯12月28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长光华芯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清纯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苏州惟清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苏州泽森德勤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合资成立的苏州惟清半导体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28日注册成立,目前处于开业筹备阶段。为尽快形成产能,公司拟向惟清半导体转让部分半导体设备以用于双方共同开展碳化硅项目的建设。本次交易金额为9016.72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本次交易增加公司税前利润427万元(具体金额及会计处理以审计结果为准),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显著影响,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封面图片

TCL科技自研芯片折戟:摩星半导体解散 TCL半导体已注销

TCL科技自研芯片折戟:摩星半导体解散TCL半导体已注销传摩星半导体已“解散”据摩星半导体内部员工爆料称,11月21日上午1o点,公司高管将所有员工集合到前台,直接宣布了公司解散的消息,包括整个公司包括软件、IC、甚至行政在内全部解散了,赔偿方案为N+1。内部人员透露,21日当天,公司员工均已离开公司。此次裁员恐波及近百人,包括广州总部几十人,以及上海、深圳等分公司(即摩迅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摩迅半导体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几十人。根据企查查资料显示,摩星半导体(广东)有限公司(简称“摩星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3月25日,总部在广州,注册资金1.8亿元,实缴资金1.3亿元,法人代表陈乃军。主营业务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开发、制作、销售及售后服务;芯片配套软件设计、开发和销售、服务。参保人数为68人。官网资料则显示,摩星半导体依托于TCL集团强大的产业、技术、市场背景,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支撑。重点布局领域包括智能连接、AI图像处理、新型显示技术以及新型智能感知交互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从股权结构来看,摩星半导体的控股股东为TCL微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微芯”),持股77.7778%。而TCL微芯则是由TCL科技集团和TCL恒时天瑞投资(宁波)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在2021年5月20日,TCL科技就曾公告称,公司已与TCL实业共同设立TCL微芯,TCL微芯将作为公司半导体业务平台,围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领域寻找产业拓展机会。TCL科技表示,TCL微芯是公司参与投资设立的半导体业务平台,在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以合理的资源配置促进旗下半导体业务的产业整合和优化。公司通过TCL微芯间接持有摩星50%股权,摩星将通过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和团队建设,持续提升平台开发与应用能力。关于此次摩星半导体解散原因,有内部员工猜测,可能是因为人工成本太高。据其爆料称,此前摩星半导体从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以上百万年薪聘请了很多工程师,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但是产品端却没有好的突破。从摩星半导体官网公布的公司动态信息来看:2021年9月25日,摩星半导体旗下子公司摩迅半导体AI芯片研发项目落地临港新片区并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将致力于智能连接、感知,AI语音交互,AI视觉交互、以及AI图像处理等集成电路芯片设计。2022年6月15日,摩星半导体正式搬入TCL大厦。2023年7月10日,摩星半导体首次招募了校招了24名毕业生,并在广州集结培训。可以看到,从公司成立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摩星半导体从未公布过具体芯片的研发进展。而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摩星半导体的芯片研发并不顺利。或者说,甚至有可能这两年多的时间,未取得任何值得宣传的研发成果。果真如此的话,摩星半导体解散也在情理之中。目前,TCL科技尚未回应摩星半导体“解散”传闻。注册资本10亿元的TCL半导体已注销值得注意的是,在摩星半导体传出“解散”传闻的同时,芯智讯发现,TCL科技旗下的另一家芯片设计子公司TCL半导体也已经注销。早在2021年3月10日晚间,TCL科技就曾宣布拟与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实业”)各出资5亿元,设立TCL半导体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将成为TCL科技半导体业务平台,围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机会进行投资布局。TCL科技当时公告称,TCL半导体将作为公司半导体业务平台,围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机会进行投资布局。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领域,TCL半导体将参照行业内的Fabless模式,对上下游关联产业需求量较大的芯片类别,如驱动芯片、AI语音芯片进行重点开发,推进专用芯片产品的生产;而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TCL半导体拟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器件业务核心技术能力,率先突破市场。2021年3月29日,TCL半导体正式在广州市海珠区注册登记。企查查息显示,TCL半导体注册资本达10亿元,由TCL科技和TCL实业分别出资5亿元,各自占比50%。但是,根据工商信息显示,TCL半导体已经于2021年12月14日注销。硕果仅存的TCL环鑫虽然TCL科技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摩星半导体传出“解散”的消息、TCL半导体也已经注销,但是这并不代表TCL科技完全放弃了半导体研发。目前,TCL科技旗下还有一家半导体公司——TCL环鑫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环鑫”),这是TCL科技持股50%的TCL微芯与TCL科技作为第一大股东的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TCL微芯持股54.9952%。工商资料显示,TCL环鑫成立于2008年6月18日,注册资本10.31亿元,原本属于中环股份半导体产业链后道产业,拥有50余年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主要生产功率半导体芯片,公司现有员工500余人。旗下拥有控股子公司江苏环鑫半导体有限公司。显然,TCL环鑫原本就是中环股份旗下的半导体子公司,只不过TCL科技在控制了中环股份之后,控股了TCL环鑫。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TCL环鑫并不是TCL科技成立的自研芯片公司。小结:在2018年“中兴事件”爆发,以及2019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在自主可控的需求及政府的各种针对半导体的激励和补贴措施影响下,国内便掀起了一股自研芯片的热潮,各类芯片设计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此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ICCAD2023”会议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国内涉及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为3451家,比上年的3243家,增长了208家。但是在目前国内留存的3451家芯片设计企业当中,有191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小于1000万元的,占比高达55.35%!可以说,整体的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虽多,但是大部分都不强,并且存在低层次的重复设计、“内卷”现象。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芯片设计业的“优胜劣汰”开始加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89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899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