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磁性Altermagnetism

科学家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磁性Altermagnetism一名PSI科学家与用于确认发现地磁的仪器说到磁铁,人们通常会想到容易粘在冰箱上的东西,科学上称之为铁磁体。但在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发现了另一种磁性材料家族,它们不具有这种特性,并将其称为反铁磁体。材料行为的差异可归结为这些材料中磁矩(也称为电子自旋)的自发排列。电子自旋与铁磁体的方向相同,因此在靠近金属表面时会产生磁性。在反铁磁体中,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产生的磁性被抵消。这导致它们无法粘在冰箱上。在变磁性中,电子自旋是交替的,不会产生净宏观磁性。但是,电子能带结构具有很强的自旋极化,可以在材料的能带中翻转。这就是这种材料被称为"变磁体"的原因。2019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托马斯-荣格沃思(TomasJungwirth)发现了一类磁性材料,其电子自旋与铁磁体或反铁磁体的电子自旋不一致。2022年,Jungwirth与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提出了存在一类新磁体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发现了200多种材料,从绝缘体到半导体,甚至超导体,都可能是改变磁体的候选材料。为了证实这些材料中存在独特的自旋对称性,研究人员与瑞士的SLS公司合作。他们使用自旋和角度分辨光发射光谱来观察材料中的电子结构。瑞士SLS的表面/界面光谱(SIS)光束线仪器他们对碲化锰进行了测试,这种双元素材料通常被归类为反铁磁体。然而,这种材料显示出电子带分裂成两种不同的状态,很像铁磁体。这证实了这种材料确实是一种改变磁体。第三种磁性材料的发现有助于利用自旋电子学提供下一代磁性存储器。在传统电子学中,人们利用电子的电荷。然而,在自旋电子学中,电子的自旋状态也被用来存储信息。新兴的计算领域一直在使用铁磁体来开发此类设备。然而,这些材料所显示的宏观磁性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会促进比特之间的串扰。由于改磁体不显示净磁性,但具有很强的自旋效应,因此可以作为自旋电子学的理想候选材料。"超电磁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非常复杂的东西。它是一种完全基本的东西,几十年来就在我们眼前,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它,"荣格沃思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它存在于人们抽屉里的许多晶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将它公之于众,世界各地的许多人将能够研究它,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天的《自然》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87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870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磁性形式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磁性形式在这项新研究中,ETH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新磁性形式。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摩尔材料的磁性能,这种实验材料是由二硒化钼和二硫化钨的二维薄片堆叠而成的。这些材料具有可包含电子的晶格结构。为了弄清这些摩尔材料具有何种磁性,研究小组首先通过施加电流并稳定地增加电压,将电子"注入"这些材料中。然后,为了测量材料的磁性,他们用激光照射材料,测量不同极化时光线的反射强度,从而揭示电子自旋是指向同一方向(表示铁磁性)还是随机方向(表示顺磁性)。新研究中的材料一开始具有顺磁性(左),当电子(蓝球)的自旋全部指向随机方向时,就会产生顺磁性。一段时间后,材料表现出动能铁磁性(右图),电子配对成双子(红球),双子通过使电子自旋全部对齐来填充晶格。这种材料最初表现出顺磁性,但当研究小组向晶格中添加更多电子时,它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变成了铁磁性。耐人寻味的是,这种转变恰恰发生在晶格填满后每个晶格位点只有一个电子的时候,这就排除了交换相互作用--驱动铁磁性的通常机制。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阿塔奇-伊马莫鲁(AtaçImamoğlu)说:"这是一种新型磁性的惊人证据,无法用交换相互作用来解释。"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机制:当一个以上的电子进入晶格位点时,它们会配对成称为"双子"的粒子,最终通过量子隧道填充整个晶格。然而,当它们这样做时,电子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动能,它们通过对齐自旋来做到这一点,因此产生了铁磁性。这种"动能磁性"在理论上已经被预测了几十年,但以前在固体材料中却没有观察到。研究人员计划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是否能在更高温度下实现这一现象。毕竟,在这项实验中,材料必须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82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8289.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展示了通过对多铁性材料施加应变来控制磁化方向的能力

科学家展示了通过对多铁性材料施加应变来控制磁化方向的能力用低电场引导磁化对于推动有效的自旋电子器件至关重要。在自旋电子学中,电子自旋或磁矩的特性被用于信息存储。通过应变改变轨道磁矩,就有可能操纵电子自旋,从而增强磁电效应,实现卓越性能。东京大学的JunOkabayashi等日本研究人员揭示了界面多铁氧体中的应变诱导轨道控制机制。在多铁氧体材料中,磁性可以通过电场来控制--这有可能带来高效的自旋电子器件。Okabayashi及其同事研究的界面多铁氧体由铁磁材料和压电材料之间的结点组成。材料的磁化方向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界面多铁性结构和磁化方向控制。资料来源:TakamasaUsami研究小组展示了材料中大磁电效应的微观起源。压电材料产生的应变可以改变铁磁材料的轨道磁矩。他们利用可逆应变揭示了界面多铁磁性材料中特定元素的轨道控制,并为设计具有大磁电效应的材料提供了指导。这些发现将有助于开发耗电更少的新型信息书写技术。这项研究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本自旋电子研究网络和矢崎科学技术纪念基金会的资助。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5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50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证实交变磁性存在 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

科学家证实交变磁性存在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瑞士、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通过测量碲化锰晶体内的电子结构,证实了交变磁性的存在。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刘奇航表示,交变磁体融合了现有传统的铁磁和反铁磁体的特性。最新研究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和高容量快速存储设备,为实现后摩尔定律时代的电子器件提供更多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期《自然》杂志也刊发了刘奇航等中国科学家关于类似主题的论文。(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认识Q-硅 - 一种用于自旋电子量子计算机的新型磁性材料

认识Q-硅-一种用于自旋电子量子计算机的新型磁性材料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团队通过使用持续时间仅为纳秒的激光脉冲撞击非晶硅,使其熔化后又迅速冷却以再次硬化从而获得了这一发现。这创造了一种新的硅形式,该团队将其称为Q-硅,类似于他们之前创建Q-碳的工作。Q-硅拥有一些普通旧硅所缺乏的新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室温下的铁磁性。这种磁性对于某些数据存储方法至关重要,并且可以帮助解锁一个称为自旋电子学的新兴领域,顾名思义,该领域通过电子的“自旋”而不是电荷来传输和存储数据,就像当前的电子产品一样。这有可能使设备更小、更快、更节能。这也可能使其成为量子计算机的绝佳材料,量子计算机不仅可以存储1和0的信息,还可以同时存储两者的叠加信息。这使得它们能够执行比任何传统计算机更先进的计算。不仅仅是铁磁性,与普通材料相比,Q-硅还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和超导性,这两种特性也有助于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杰伊·纳拉扬(JayNarayan)表示:“Q-硅的这一发现将通过增加自旋电子学或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等新功能来彻底改变现代微电子学。简而言之,Q-silicon为自旋电子学与芯片上微电子学的集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该研究发表在《材料研究快报》杂志上。阅读文献: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1663831.2023.2224396...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89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8931.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磁子态 或可用于芯片和雷达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磁子态或可用于芯片和雷达该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领域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上。论文的标题是《一种与沃克模式强相互作用的光诱导磁子态》(UnveilingaPump-InducedMagnonModeviaItsStrongInteractionwithWalkerModes)。上述消息称,陆卫教授团队的发现,突破了“垄断”该领域长达60多年的“Walkermodes”这一范畴,发掘了新的磁子态,或可在雷达、通讯、信息无线传输等领域使用。新的磁子态1956年,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沃克(L.R.Walker)撰写论文,给出了磁性块体空间受限磁子态的数学描述,随后其论文发表,这一磁子态被称为Walkermodes。在随后的60多年中,块体磁性材料中研究的磁子态几乎都属于Walkermodes范畴。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严鹏教授等人2023年发表在中文学术期刊《物理学报》上的综述文章《磁子学中的拓扑物态与量子效应》一文介绍,量子化的自旋波称为磁子(magnon)。而自旋波(spinwave)是磁性体系中自旋进动的集体激发态,最早由物理学家布洛赫(Bloch,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于1930年提出,用来解释铁磁体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重要规律,随后在1957年被物理学家布罗克豪斯(Brockhouse,199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采用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所证实。自旋波的波长可以小到几个纳米,能够提高信息的存储密度,有利于磁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高集成度。而且,自旋波的传输不涉及电子的运动,既可以在磁性金属中传播,也可以在磁性绝缘体中传播,避免了由于焦耳热产生的功耗。每个磁子携带一个约化普朗克常量的自旋角动量,因此,磁子也可以像电子一样承载和传递自旋信息。磁子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信息载体替换为自旋波,通过自旋波来进行信息传输和逻辑计算。此前的信息载体是电子的电荷或自旋属性。上海科技大学上述消息称,磁子态是电子自旋应用中的核心概念,它是磁性材料中的自旋集体激发。宏观磁性的起源主要是材料中未配对的电子。电子有两个众所周知的基本属性:电荷与自旋。前者是所有电子器件操控的对象。而自旋,尤其是磁性绝缘体中的自旋,能够完全避免传导电子的欧姆损失,充分发挥自旋长寿命、低耗散的优势,因此对于开发自旋电子学器件意义重大。磁子还可以与超导量子比特相互作用,在量子信息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发表的研究发现,在低磁场下,铁磁绝缘体单晶球在受到强微波激励时,内部的非饱和自旋会获得一定的协同性,产生一个与微波激励信号同频率振荡的自旋波,该自旋波可被命名为“光诱导磁子态(pump-inducedmagnonmode,PIM)”。光诱导磁子态如同一种“暗”态,无法按传统探测方法直接观测,但可通过其与Walkermodes强耦合产生的能级劈裂被间接观察到,并能被激励微波调控。电子的自旋示意图:上自旋(左)和下自旋(右)。来自候鸟的量子力学:自旋、纠缠态与地磁导航》一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网关于“电子自旋”的介绍称,出于量子场论的需要,自旋概念被引入。不但电子存在自旋,中子、质子、光子等所有微观粒子都存在自旋,只不过取值不同。自旋和静质量、电荷等物理量一样,也是描述微观粒子固有属性的物理量。自旋为0的粒子像一个圆点:从任何方向看都一样。而自旋为1的粒子像一个箭头:从不同方向看是不同的。自旋不同于自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候鸟的量子力学:自旋、纠缠态与地磁导航》一文介绍,我们无法从经典的角度来理解自旋。目前的理论和实验都没有发现电子的半径下限,因此电子是被当作点粒子来对待的。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电子不能处在同一个状态上,因此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一般都是成对分布的,一个原子轨道上可以容纳两个电子,一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取向不能相同,处在一种关联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量子纠缠态。激发态被用于描述原子、分子等吸收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更高能级的状态。此后,电子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低能级跃迁,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比如释放出光子,或返回基态。不存在电子噪声,可用于雷达精准探测上海科技大学上述消息称,芯片的研发主要遵循着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到两年间,芯片的性能会翻一倍。然而,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步入后摩尔时代,一味降低芯片制程受到了“极限挑战”。处理器性能翻倍的时间延长,“狂飙”的发展势头遇到了技术瓶颈。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人们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来激活低功耗、高集成化、高信息密度信息处理载体的出路。基于磁性材料发展建立的自旋电子学以及磁子电子学发展迅猛,为突破上述限制提供了出路。研究团队还发现,最新发表的光诱导磁子态具有丰富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会产生一种磁子频率梳。频率梳(上)。非线性磁振子-斯格明子散射(magnon-skyrmionscattering)产生自旋波频率梳示意图。来自《MagnonicFrequencyCombthroughNonlinearMagnon-SkyrmionScattering》。相较于微波谐振电路中产生的频率梳,这一新型频率梳不存在电子噪声,因此,有望在信息技术中实现超低噪声的信号转换。“常规磁子强耦合态依赖于谐振腔才能构建……我们则摆脱了这一依赖,通过外加微波诱导,即可产生磁子强耦合态。这样的开放边界下的耦合态有望像乐高一样有序组合,获得丰富的功能性。”团队负责人陆卫教授表示。陆卫表示,“我们发现的频率梳在微波频段,这是雷达、通讯、信息无线传输使用的频段,可以预测,我们的频率梳必然能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作用。”陆卫解释,频率梳就像是一把游标卡尺,能够对频谱上的风吹草动进行精准的测量。此前人们发现的光学频率梳(光频梳)就在原子钟、超灵敏探测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精度。该研究工作由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三家单位共同完成,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第一作者是上科大物质学院助理研究员饶金威,通讯作者是上科大物质学院陆卫教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姚碧霂副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于涛教授。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0.046705...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9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99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五层石墨烯中发现奇异的新电子态

科学家在五层石墨烯中发现奇异的新电子态五层石墨烯堆栈中的电子呈现出奇特的多铁性新状态的艺术家印象图石墨烯本质上只是一块超薄的普通石墨薄片--事实上,它薄到只有一个原子厚。但是,尽管石墨烯的起点如此卑微,它却具有超强、超导、柔韧等特性,并有望彻底改变从电子产品、服装到航空航天工程等一切领域。当你开始堆叠石墨烯薄片,甚至将它们扭曲到特定角度时,其他非凡的能力就会显现出来,比如磁性或超强的透水性。在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又发现了另一种材料--"多铁性行为",这在材料界是非常罕见的。铁性材料是指其粒子具有协调行为的材料--例如,磁铁的所有电子即使在没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也会将自旋指向同一方向。多铁性材料是指显示出不止一种协调行为的材料,例如,磁性指向一个方向,而电荷指向另一个方向。研究人员计算出,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石墨烯应该成为多铁性材料。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五层石墨烯叠放在一起,每层略有偏移,使三维整体形成菱形时,才会出现多铁性。在五层石墨烯中,电子恰好处于晶格环境中,它们的移动速度非常缓慢,因此可以有效地与其他电子相互作用。这时电子相关效应开始占主导地位,它们可以开始协调成某些优先的铁氧体秩序。接下来,研究小组开始在实践中证实这一理论,他们从石墨块上刮下石墨烯薄片,并用强力显微镜进行检查,以找到一些自然具有理想菱形形状的石墨烯。然后,他们将发现的几种石墨烯分离出来,在略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进行研究,在这种温度下,其他效应会减弱,因此只有他们正在寻找的石墨烯才能发光。果然,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特殊薄片中的电子对一个方向的电场和另一个方向的磁场反应一致,证实了多铁行为。但即使是这些单独的行为也是不寻常的--磁性产生于电子轨道运动的协调,而不是它们的自旋。电子行为产生于电子优先进入一个"谷"(或最低能量状态),而不是平均进入两个谷。因此,研究小组将这种奇特的电子状态称为"铁谷性"。"我们知道在这种结构中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直到我们进行了测试,"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卢正光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铁谷电子学,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铁谷电子学与非常规铁磁体共存"。研究人员说,这种奇特的行为最终可以被利用来有效地将芯片的数据存储容量提高一倍。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9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92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