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乘用车前装标配智驾域控制器173.5万台,同比增长80.2%,前装搭载率8.2%,在整车电子架构集中升级的背景下,智

2023年,乘用车前装标配智驾域控制器173.5万台,同比增长80.2%,前装搭载率8.2%,在整车电子架构集中升级的背景下,智能化将进入加速期。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测算,从2024年开始,跨域集中计算平台也将开始进入前装量产上车周期。预计到2030年,市场占比将突破30%。公开资料显示,整车电子架构包含了车上所有的硬件、软件、传感器、执行机构、电子电气分配系统,相当于汽车的“神经系统”,逐步成为汽车产品的一个核心技术。(证券日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头部车企发起整车电子架构集中升级 汽车智能化将进入加速期

头部车企发起整车电子架构集中升级汽车智能化将进入加速期2023年,乘用车前装标配智驾域控制器173.5万台,同比增长80.2%,前装搭载率8.2%,在整车电子架构集中升级的背景下,智能化将进入加速期。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测算,从2024年开始,跨域集中计算平台也将开始进入前装量产上车周期。预计到2030年,市场占比将突破30%。公开资料显示,整车电子架构包含了车上所有的硬件、软件、传感器、执行机构、电子电气分配系统,相当于汽车的“神经系统”,逐步成为汽车产品的一个核心技术。(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小鹏与大众合作首款车型基于G9打造 提供全套整车平台、智舱和智驾能力

小鹏与大众合作首款车型基于G9打造提供全套整车平台、智舱和智驾能力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谈判工作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开始;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基于小鹏G9的电动车平台和软件联合开发;双方的合作中,小鹏汽车将贡献整车平台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大众汽车则提供全球领先的工程和供应链的能力。一家车企管理层人士认为,此次合作是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双赢。大众汽车此前已经在电动化方面进行了数百亿欧元的投资,受限于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的能力,大众汽车在华电动车业务销量表现不及预期,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能够弥补大众汽车的能力短板,并有望盘活大众在华遍布长春、上海、合肥、佛山等地的项目。另一方面,小鹏汽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车企中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天花板”。自成立以来,小鹏汽车一直以开发和量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为方向。截至今年7月初,小鹏汽车高速NGP累计行驶里程达到3160万公里,用户渗透率达到84.32%。今年7月6日,小鹏汽车针对旗下G9和P7i两款车型推送了版本号为4.3.0的OTA升级。本次更新之后,全新一代高速NGP上线,官方称其“接近L4级体验”,提供自动避让施工场景、自动汇入拥堵场景、智能应对旁车加塞等功能,可实现全程“零接管意愿”。何小鹏称,城市NGP效率已接近人类司机90%的水平,小鹏汽车已陆续开放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城市NGP功能,XNGP的周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4.6%,并预计在23年下半年开通近50个城市。今年下半年,基于XNET深度学习算法的XNGP将不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对于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广泛的城市道路的覆盖能力。从测试的效果看,新版本的XNGP将明显超过特斯拉在美国的实际使用效果,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用户使用率也将迎来拐点。此外,小鹏汽车800V碳化硅电气架构也已经量产,充电5分钟可以补能超过200km续航。与此同时,外资车企电动车一般采用的是400V电气架构车型。今年,小鹏发布其最新的扶摇架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该架构研发投资超过100亿元,具备3年的技术领先优势。未来5年,小鹏汽车将继续投入超过300亿元,进一步推动架构平台的拓展。在这一最新的架构之下,除了延续小鹏一贯较为领先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体验外,小鹏汽车还在国内车企中率先实现了“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电池方面则采用了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上壳体和车身地板合二为一;并首次实现了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通信架构,同时支持多通讯协议,让车辆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快速,以此支持以大量数据传输为基础的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OTA等智能功能。此外,小鹏在乌兰察布建成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专用于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据悉,“扶摇”算力可达600PFLOPS(每秒浮点运算60亿亿次),将小鹏自动驾驶核心模型的训练速度提升了170倍。而上述电气架构、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软件等是大众汽车的短板。此前大众推出MEB平台时,就因为软件开发问题一再延期,近期亦有知情人士表示,大众PPE、SSP等后续平台架构,也有可能因软件影响而延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2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299.htm

封面图片

5G 前装搭载率持续提升 上市公司发力车载通讯领域

5G前装搭载率持续提升上市公司发力车载通讯领域近日,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测算,2024年国内乘用车市场5G上车前装搭载率将突破10%,意味着4G升级及增量市场将进入快车道。在智能化背景下,车载通讯性能的提升,对于相关功能的用户体验优化、进一步减少通讯时延以及打开应用新空间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车载通讯领域。广汽研究院此前宣布5GV-Box量产开发(车载通信终端平台化项目)将率先搭载应用中兴通讯车规级5G模组,首款搭载车型预计2024年量产。无线通信模块供应商广和通表示,公司的5G车载模组产品在国内已经实现出货。移远通信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车载通讯产品方面有丰富的布局,与海内外很多车厂有深入的合作,已推出多款5G毫米波模组产品,还推出毫米波整机研发套件,可在降低客户终端开发难度的同时提升效率。(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雷军:汽车研发团队已超2300人 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

雷军:汽车研发团队已超2300人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据了解,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投入已经超过了30亿人民币,目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过了2300人。在2022年小米三季度财报中,时任小米总裁的王翔曾透露,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经超过1800人,短短3个月,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增加了500人,团队人员扩张迅速。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在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别的汽车厂商投入的3倍。在整个项目进展方面,雷军表示,2022年9月,小米汽车软膜车如期下线,12月底已经开始冬测。据其透露,小米自动驾驶第一期规划140余辆在全国各地测试,2024年一季度将正式量产,各团队的计划都比预期要好。雷军2022年8月份曾透露小米汽车的进展,其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将支持自动驾驶,而且是百分之百全栈自研算法,这一点整个行业没有几家能做到,因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当时,小米汽车已经有144辆测试车在全国各地路测。对于2024年一季度才正式量产的时间点是否有些晚的问题。雷军表示,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其表示,小米在电子、用户体验的运维上,电动汽车都在这些点上,因此,小米2024年推出量产车刚刚好。对于小米汽车盈利问题,雷军表示,除了硬件利润,小米更在意软件利润,就跟小米手机一样。雷军认为,以往汽车可以整合销售、售后服务、充电桩,未来汽车可以整合的服务越来越多,小米的整合能力非常好。未来,小米汽车业务是否会有独立融资计划?雷军表示,小米100%持有小米汽车,就是在于对小米资源的复用。过去3年,小米总裁卢伟冰建立的线下一万家门店对小米汽车的营销很有帮助。小米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有业务,也会是个巨大的营销网络。“我们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雷军提到。关于小米汽车的目标,雷军曾表示在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未来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造车。雷军曾经在《小米创业思考》书中写道:如果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那么就必然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当15-2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全球前5的品牌必将手握80%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5,做到年出货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这将是极其残酷的竞争。这也就是说,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在2021年3月份,小米正式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预计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元。雷军曾表示:“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据了解,小米汽车项目已经落户北京经开区,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雷军曾在社交媒体上让网友选出自己认为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应该什么价位。投票结果显示,粉丝希望小米做中高端的汽车,因此小米第一款汽车价格区间为10万-30万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57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577.htm

封面图片

2023年 新能源汽车还能持续火爆吗?

2023年新能源汽车还能持续火爆吗?文《财经》记者王静仪郭怀毅李皙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延续了此前一年的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6%。中国坐稳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根据日本MarkLines公司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新能源领域,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到全球的40%,美国为30%,欧洲各国的总和约为20%,作为全球数一数二汽车大国的日本,占比却还不到5%。其中,自主品牌市占率近半、新能源车渗透率近三成等几项数据的新高,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借助新能源的东风,打破了售价天花板,夺走了合资乃至豪华品牌的传统客户,实现了品牌向上的突破。不过经历了狂飙突进的两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对《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会继续增长,但增速会大幅放缓,业内普遍增速会从100%回落到30%左右。光鲜的销量数字之后,仍有值得警醒的行业现实:新投入的产能遇到缩水的增幅,叠加不断涌入的电动新产品,供需端存在失衡的风险。对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声量渐微的合资品牌来说,必须加速推陈出新,赶上时代变革的浪潮;对于声势浩大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新的一年必须抓紧谋求盈利,不再赔钱赚吆喝,让企业早日可持续发展。自主品牌借势持续向上自从中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合资时代以来,自主品牌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从未问鼎过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但在2022年,这一历史终于被改写。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以180.4万辆的成绩力压一汽-大众(含大众、奥迪和捷达三个品牌)177.9万辆,斩获了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冠军。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49.9%,创下近年来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为比亚迪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新能源汽车。对于比亚迪来说,燃油车的销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3月,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停产燃油车的传统汽车企业,专注于EV纯电动和DM插电混动车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高企的油价,是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推手之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新能源汽车最多的15家车企中,有11家自主品牌车企上榜。其中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和长安汽车的年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同比增速均实现翻倍。其余4家中,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为合资车企,特斯拉为外商独资车企。具体从车型来看,自主品牌也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提供给《财经》记者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上险量最高的15款新能源汽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13个席位,特斯拉旗下的ModelY和Model3包揽余下两席。自主品牌不仅占据“量”的优势,和2021年相比,“质”也有提高。一个特征是,热销车型中售价低廉的微型电动车减少。在2021年的上险量前15名中,有5款微型电动车入围。2022年则只有3款,而且除了五菱宏光MINIEV依旧占据榜首之外,其余2款入围车型长安奔奔EV和奇瑞eQ的销量虽然都明显增长,但排名却也都出现明显下滑。取代微型电动车的是一系列售价更高的纯电产品。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市的最大赢家,入围车型从2021年的4席增至6席,车价集中在15万元至3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比亚迪汉的售价甚至高达33.18万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杰兰路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2年的单车成交均价升至16.7万元,已经超过了大众品牌的16.2万元。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自主品牌拿着新能源汽车,吸引了豪华品牌的燃油车主们的目光。据统计,极氪001增换购用户中,来自奔驰、宝马、奥迪品牌的用户占比达3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15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在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将进一步从哑铃形变成为纺锤形。新能源汽车不仅帮助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品牌向上,中国汽车出口也因此获益匪浅。“从2021年开始,中国出口的汽车单价就在上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很明显的体现,据我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单价已经维持在了约每辆3万美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财经》记者表示。合资车企要杀回马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进程中,自主品牌高歌猛进,合资车企好像集体缺席了这场盛宴。以燃油车时代执业界牛耳的大众汽车集团为例,虽然近年来不断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倾注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其市场份额却远未达到以往的高度。在2022年前11个月的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榜单中,没有一款来自大众在华合资企业的车型上榜。为什么会在新能源时代,合资车企的光环突然消失了?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财经》记者表示,合资企业也陆续推出了纯电车型,但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没有平移到电动车上。而且从投放的时间来看,合资车企的速度比较慢。目前主流合资车企在电动车的投放、品牌认知等方面,都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迥异于全球。”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坦言,美国车价还能伴随通胀水涨船高,相比之下,中国电动车售价太卷了。如今看来,传统豪华品牌并没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照搬了全球经验,自然产品和服务体系都会遭遇水土不服。虽然自主品牌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并不意味着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合资车企就没机会。在2022年,几乎所有的合资车企都在向中国市场投放最新的纯电车型。2023年,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攻势愈发明显。2023年1月,大众汽车集团在美国国家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正式向外界展示了ID.家族的首款纯电轿车——ID.7。同样在2023年,上汽通用将新推四款采用奥特能纯电平台的新车型;北京现代也将推出专属新能源车型;宝马拟推出创新BMWiX1、劳斯莱斯SPECTRE等纯电车型,年内有望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宝马近期亮相了BMW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在电动化的基础上混合现实交互界面,车外人机情感交互模块等强化乘员的驾乘体验。不仅如此,组织架构和营销渠道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上汽大众已经重组对市场与销售部门,单独成立了专门负责ID.系列电动车的车型组部门,组织聚焦后,明显提振了销量。上汽大众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上汽大众的组织架构和经销商网络改革将在2023年继续深入。类似的改革还出现在上汽通用。上汽通用调整了凯迪拉克品牌的新能源销售渠道政策,预计在2023年将有超过200家凯迪拉克IQ新能源专区投入运营。别克纯电城市展厅预计达到58家,别克新能源专区将超过600家。沃尔沃将新设29家城市中心店。奔驰也表示将在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专属整合服务产品并搭建自有高功率充电网络。一方面是新产品加速导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组织架构和渠道建设进一步贴近中国市场。在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看来,当传统品牌开始大量铺设直营门店和提升服务,同时新势力向下沉市场渗透时,双方在渠道上的交叉将慢慢增多,竞争也将变得更为广泛。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大部分的燃油车消费者还是比较保守,他们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04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0467.htm

封面图片

汽车大芯片正走到巨变前夜

汽车大芯片正走到巨变前夜在未来十年内,汽车微元件和逻辑半导体市场预计将在2032年增长到600亿美元。预计整个汽车半导体市场将在同一时期内从600亿美元增长到1400亿美元。其10%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了半导体市场的所有其他垂直市场。集中式高性能计算单元通常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或未来的自动驾驶(AD)提供功能,以及信息娱乐和车辆运动任务。两种原型——独立的、特定领域的计算单元和跨领域的中央计算单元——将主导下一代E/E架构(图2)。根据这种性质,OEM和一级供应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集中式计算单元,例如通过基于机架的设置、带有多个芯片的印刷电路板(PCB)或用于多个域的融合芯片。在所有情况下,选择最高效的底层片上系统(SoC)或系统级封装(SiP)至关重要,原因如下:首先,SoC和SiP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基本计算(例如,通过实现识别其他车辆和交通参与者的感知功能),此外还提供尖端的信息娱乐服务并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用例(例如,用于车载助手)。其次,SoC和SiP是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物料清单(BOM)。最后,它们的功耗可能在确保车辆节能运行方面发挥作用,这对于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过渡尤为重要。因此,汽车OEM高度投入,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和效率。于是,ADAS/AD和信息娱乐领域的两个新兴趋势在即将到来的E/E架构的概念阶段获得了关注:融合芯片和基于芯粒的芯片设计。本文将讨论融合芯片和基于芯粒的芯片设计作为未来E/E架构中集中计算的推动因素,并讨论为什么它们成为首席技术官在制定有关集中计算的战略决策时的重要因素。通过融合芯片推进ADAS/AD和信息娱乐领域的集中计算融合芯片可能被视为提高SDV功能和计算整合度的合理下一步。也就是说,融合芯片将信息娱乐和ADAS/AD的功能合并到一块硅片上,形成一个单一的“融合”芯片。乍一看,这种整合的技术要求似乎很合理。如今,ADAS/AD和信息娱乐领域都需要最先进的多核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AI加速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并且这两个领域都旨在以非常小的节点尺寸(即小于10纳米)实现,以提高计算能力和能效。同时,这种整合的几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领域的不同之处:虽然信息娱乐领域有一些与功能安全相关的应用(例如,支持驾驶舱集群),但在ADAS/AD领域,对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B(ASIL-B)和ASIL-D功能安全合规性的需求更为明显,因为该领域必须执行许多实时关键功能(例如,执行器控制任务)。纯基于安全岛的方法在这里可能不够,因为信息娱乐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在ADAS/AD领域,对硬件/软件(HW/SW)进行紧密协同设计的需求尤为明显,以便为实现感知元素的特定神经网络架构(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和变压器)优化计算硬件(例如AI加速器)。在过去的两年中,尽管融合芯片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无晶圆厂半导体厂商和新进入者已经将这一理论想法变成了现实。此外,几家一级供应商已经展示了使用融合芯片的计算单元设计,并在SDV环境下宣扬其优势。通过使用融合芯片,OEM可以减少物理计算单元的总数,并进一步简化计算逻辑的整体集成和整合。例如,这种方法对于在整个车辆生命周期内促进无线(OTA)更新至关重要,这是SDV的关键推动因素。此外,OEM可以简化信息娱乐和ADAS/AD领域的工具链和开发框架,从长远来看具有预期的成本优势。麦肯锡与全球半导体联盟(GSA)合作,对整个汽车半导体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调查。受访者表示,便利的开发模式(如开发环境和工具链)和成本原因(如节省知识产权和封装成本)是他们决定采用结合ADAS/AD和信息娱乐功能的融合芯片的首要因素(分别为28%和57%)。与此同时,向融合芯片的过渡也将带来一些挑战。首先,融合芯片需要更高的技术复杂性(例如,验证工作)才能保证不受干扰,这是因为信息娱乐和ADAS/AD必须分开,并且一个域的任何计算要求都不能干扰另一个域。此外,在信息娱乐和ADAS域之间的协调需求方面,组织负担将增加。二是满足L3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的冗余度要求的问题。L3级系统需要有条件自动驾驶、计算冗余、执行器(制动和转向)和电源。当信息娱乐和ADAS/AD的计算功能组合到一个高度集成的芯片上时,可能不需要部署第二个芯片,因为在主芯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信息娱乐域不需要额外的计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部署第二个芯片可能会产生开销。额外的挑战在于,由于相关的功能安全要求,电磁兼容性(EMC)的一致性要求更加复杂;单独优化的可能性有限,例如功能安全要求和专用加速器;以及失去为两个领域选择最佳供应商的能力和更高的锁定效应。在调查中,参与者还指出,采用融合SoC面临的三大挑战是确保不受干扰(33%)、处理组织原因(25%),以及解决ADAS/AD的冗余要求(19%)。计算能力方面的可扩展性以及物理和制造难度(分别有13%和10%)被认为挑战性较小。考虑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冗余要求,融合芯片可能是一种特别可行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针对L0到L2应用(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偏离警告[LDW]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的部署场景,而不是针对L3及以上应用(例如放手和放眼场景)的场景,尤其是在2030年之前。此外,融合SoC可能会接管两个领域之间的功能,例如驾驶员监控和乘员检测——鉴于欧洲即将出台的新车评估计划(NCAP)法规,这些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娱乐方面,融合芯片非常适合控制广泛的功能,例如驾驶舱集群、中央堆栈和乘客显示器、增强现实显示器、环视停车、后座娱乐和电子后视镜。根据最近的公开公告,针对系列车辆的融合芯片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期间首次部署,主要采用者是注重成本效益的批量原始设备制造商以及技术遗产有限且对技术创新更开放的颠覆者。采用Chiplet进行汽车定制芯片设计从广义上讲,“chiplet”是指一种先进的封装形式—即用于增强半导体器件性能、功能和集成度的创新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封装方法。芯片组架构代表了半导体设计的范式转变,能够将多个专用芯片模块化集成到一个封装中。芯片组允许OEM为每个子组件选择最佳技术解决方案,这突显出并非所有组件都需要在尖端节点尺寸上制造。因此,在专用ADAS/AD和信息娱乐芯片以及融合芯片中都可以使用基于芯片组的设计。由于实现了灵活性,人们甚至可以考虑在整体芯片设计为支持不同计算负载(例如,通过使用专用CPU芯片)的情况下使用芯片。因此,区域控制器也可能构成一个有趣的应用领域,因为它们的计算要求因原型而异(例如,简单的输入/输出聚合器与成熟的计算单元)。现代芯片的所有功能(例如CPU、内存、AI加速器、串行器和反串行器)并非都集成在一块硅片上,而是使用最适合应用且经济可行的技术节点大小分别实现芯片组的各个组件(图3)。这意味着CPU和加速器子系统可能采用可用的最小节点大小,而其他功能可能在更大的节点大小上实现。为了确保单独制造的组件仍能协同工作,需要一个通用接口标准,例如通用芯片组互连标准(UCIe)。如后文所述,许多创建这些标准的努力正在进行中。在汽车领域,专家最常提到基于芯粒的芯片设计的两个优点:整体芯片尺寸减小。使用芯粒可避免单片设计方法增加芯片尺寸(面积)。在过去五年中,复杂芯片的芯片面积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87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876.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