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 3 月末库存 333 万台 库存 57 天

乘联会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3月末库存333万台库存57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微信号发文称,在预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观望、促销战进一步助长观望情绪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厂家大幅降低产量应对市场低迷,3月的新能源虽然走势不强,但3月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仍下降到333万台,其中厂家库存占比19.7%。由于2月春节降价后的市场逐步恢复,因此目前3月末333万台的库存支持未来销售天数是57天,较去年3月的62天下降较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 1 月末库存 337 万台、库存 54 天

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1月末库存337万台、库存54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1月的新能源走势不强,导致1月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下降到337万台,其中厂家库存73万台,渠道库存264万台,厂家库存占比21.6%。由于2024年春节前零售总体相对较好,但春节后需要修整回暖期,因此目前1月末337万台的库存支持未来销售天数是54天,较去年1月的64天下降较好。1月的新能源走势不强,导致1月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下降到337万台,其中厂家库存73万台,渠道库存264万台,厂家库存占比21.6%。

封面图片

乘联会崔东树:5 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乘联会崔东树: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汽车生产需求平稳增长,社会消费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汽车行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北京车展拉动消费热情、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保价回购政策进一步打消用户顾虑,头部企业的重磅产品发布带动产品供给稳定预期,前期市场观望群体的消费热情被激发,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封面图片

乘联会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中低端购买力不足

乘联会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中低端购买力不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2月14日发文称,根据乘联会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占比减少,这是消费升级的推动,同时也是因为换购群体的消费升级推动。2024年进一步强化车市结构高端化特征。2024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较2017年峰值仍差一些。从结构分析看,入门级萎缩,消费基盘不扎实的问题较大,中低端购买力不足。传统燃油车价格段上行的现象并不是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需要普通消费群体更强的购买入门级车消费。

封面图片

乘联会:5 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乘联会: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市场分化加剧。根据初步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2024年4月新能源批发销量万辆以上的厂商销量,占4月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6.6%,这些企业的5月预估销量为79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5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91万辆左右。

封面图片

乘联会崔东树:楼市涨乘用车跌、商用车涨

乘联会崔东树:楼市涨乘用车跌、商用车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2023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现场表示,中国汽车的出口有很大的增长,中国出口今年现在1到10月份已经达到476万,相对于2020年108万,增长了400万的规模,实现了超强增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出口优势体系。“日本是一个岛国,占世界的量8%不到,中国占30%,中国之外的世界只有6000万,日本之外的世界有9000万,中国出口已经超越日本,这个含金量是很高的。”崔东树表示。但国内市场面临严重影响,崔东树坚定地认为楼市和汽车是复杂关系,楼市涨乘用车跌,楼市涨商用车涨,楼市跟商用车正相关,跟乘用车负相关,原因第一个是楼市销售面积,第二是乘用车销量,第三是商用车销量,商用车销量和楼市是正相关,而乘用车是负相关。

封面图片

乘联会:1 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 57.4%

乘联会: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7.4%据乘联会2月18日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203.5万辆,同比增长57.4%,环比下降13.9%。1月零售市场实现了预计中的开门红走势。春节前的节前消费带来了车市旺季。但有两个原因值得关注:首先是12月份因价格下放带来的部分销量的透支,影响了1月份销量,其次是1月部分车型价格回调以及地方消费券的减少,构成了不利于1月份销量走强的特征。车企两极分化愈加明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