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司法部等7日发《关于适应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法妥善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1月8日起不再对违反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最高检、司法部等7日发《关于适应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法妥善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1月8日起不再对违反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定罪处罚,此前案件被告嫌犯处于被羁押状态的应及时解除强制措施。通知是因应习近平“依法依规维护防疫秩序,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因妨害防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变化而调整相关法律适用。通知同时要求,对侵犯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妨害院舍等重点机构防疫秩序,药品检测试剂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哄抬物价等严重恶劣犯罪行为从严惩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最高检:依法惩治重点领域黑恶犯罪

最高检:依法惩治重点领域黑恶犯罪“检察护企”和“检护民生”是最高检今年部署的两个专项行动,今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如何与这两项行动相结合?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案件的办理,保持依法惩治力度。协同参与“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聚焦金融放贷、工程建设、市场流通等经济领域,重点打击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恶意阻工、插手企业经济纠纷等涉黑恶势力,依法惩治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经济金融秩序的黑恶犯罪,深挖严查涉黑洗钱犯罪,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要完善办案机制,重点解决涉企黑恶案件准确认定问题,提升案件质量。

封面图片

中国官方:涉疫罪名嫌疑人被告人应解除羁押

中国官方:涉疫罪名嫌疑人被告人应解除羁押中国放松防疫后,最高法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违反疫情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不再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定罪处罚,要求办案机关对此前涉嫌违反防疫政策、被羁押的嫌疑人及被告人,及时解除羁押强制措施。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星期六(1月7日)联合出台《关于适应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法妥善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综合考虑妨害疫情防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需要对相关法律适用作出及时调整,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妥善处理相关刑事案件。《通知》要求各机关深刻领会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法律适用,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严格依法办案。《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8日对冠病实施“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之日起,对违反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和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不再以刑法第330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第332条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定罪处罚。目前正在办理的相关案件,依照中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被羁押状态的,各办案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解除羁押强制措施;涉案财物被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依法及时解除。但《通知》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侵犯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和严重妨害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防控秩序,对涉疫药品、检测试剂等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哄抬物价等危害严重、性质恶劣等犯罪行为,仍要依法从严惩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至于涉疫轻微刑事案件,重在疏导和化解矛盾,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把注重溯源治理、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融入司法办案。发布:2023年1月7日7:01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2023 年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涉外刑事案件 4243 件、刑事司法协助案件 220 件

最高检:2023年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涉外刑事案件4243件、刑事司法协助案件220件最高检工作报告说,2023年,检察机关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法办理涉外刑事案件4243件、刑事司法协助案件220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英文官方网站,在陕西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巩固深化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等多边司法合作机制,发挥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作用,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助力大国外交。

封面图片

最高检修订《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自 12 月 28 日起实行。相比现行 2013 年版

最高检修订《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自12月28日起实行。相比现行2013年版:新增规定:血酒精含量不满150mg/100mL的、急救伤病人员等紧急情况驾车的、挪车停车等短距离接替驾驶的,且不具有从重情节,可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予立案起诉,相应由公安机关吊销驾照,并罚款或行政拘留。补订了若干从重和不适用缓刑的情节,包括血酒精超过180mg、二年内曾被查获酒驾、五年内曾涉危险驾驶犯罪等。(最高人民检察院,竹新社)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应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违规放贷行为审查

中国最高检:应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违规放贷行为审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强调,检察机关在办理借款合同纠纷监督案件时,应当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违规发放贷款行为的审查和调查核实,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最高检星期五(7月15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批指导性案例,包括一起涉及小额贷款公司与置业公司的借款合同纠纷抗诉案。在这起案件中,置业公司在2012年与小额贷款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并邀请某信息咨询服务部协助置业公司办理贷款业务,使置业公司融资成功。小额贷款公司后来在2015年将置业公司诉至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置业公司偿还借款本金及约定的借期与逾期利息。法院最终判定小额贷款公司胜诉。不过,检察机关发现,信息咨询服务部是涉案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信息咨询服务部负责人也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纳。检察机关后来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解释这起案件的指导意义时,指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为规避监管,采取预扣借款本金、变相收取高额利息等违法手段,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最高检说,检察机关在办理借款合同纠纷监督案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关联公司预先扣除借款本金、变相收取高额利息,并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认定借款本金并依法计息。最高检检委会委员冯小光指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背离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和引导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满足实体经济、“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小微型企业、城市低收入者等融资需求的政策初衷,违法违规放贷,甚至违背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以首付贷、经营贷等形式违规向买房人放贷。冯小光说:“这不仅增加自身经营风险,而且加大社会金融杠杆,增大金融风险,乃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发布:2022年7月15日4:26PM

封面图片

【广东今年前九个月共审结一审金融犯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53%】

【广东今年前九个月共审结一审金融犯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53%】2023年10月13日09点05分老不正经报道,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12日发布一批依法惩治金融犯罪典型案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该省法院共审结一审金融犯罪刑事案件516件,同比下降7.53%,金融犯罪呈下降趋势。当天发布的案例包括依法严惩通过“数字货币”实施非法集资、伪造事故实施保险诈骗、拆分非法集资款进行“自洗钱”、利用内幕信息实施非法交易、恶意套现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等金融犯罪。在通报的以“数字货币”投资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一案中,2019年5月起,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伙同他人通过举办投资宣讲会以及在微信群发布宣传信息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虚构的EOS币、GBFA社区币、GBFA生态币和CNCC币付宝等数字货币有高额静态收益、发展下线有直推奖和管理奖等事实,利诱社会公众通过线下向其转账的方式参与“数字货币”投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