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撕番位”】以交付量为维度,新造车头部势力的排名确实已经刷新,Q3交付量小鹏登顶、理想次之、蔚来垫底,但三者之间的差距

【​新造车“撕番位”】以交付量为维度,新造车头部势力的排名确实已经刷新,Q3交付量小鹏登顶、理想次之、蔚来垫底,但三者之间的差距极小。根据财报中披露的业绩指引,小鹏、理想、蔚来的交付量排名在Q4或将保持不变。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势力5月销量回暖:理想交付3.5万辆,蔚来、极氪创新高

新势力5月销量回暖:理想交付3.5万辆,蔚来、极氪创新高 理想再获第一,蔚来、极氪创新高具体来看,理想汽车5月交付新车3.5万辆,同比增长23.85%。截至2024年5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77.46万辆。理想汽车方面称,新车型理想L6自4月24日开启交付以来,共计交付超1.5万辆,创造了理想汽车新车型交付的最快纪录。理想正在全力做好理想L6的供应保障和生产爬坡,以尽快交付。“在全新产品价格体系的推动下,2024款理想L7、理想L8和理想L9的销售势能也在稳步提升。我们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占率同比健康增长,1月至4月期间的累计市占率达到13.5%,位居中国汽车品牌首位。当然,我们也充分看到当前面临的挑战,理想汽车会积极拥抱变化、不断挑战成长的极限,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说。蔚来5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达2.05万辆,同比增长233.8%,环比增长31.5%。 今年1-5月,蔚来交付新车6.62万辆,同比增长51%。截至目前,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51.58万辆。蔚来汽车有关负责人透露,这次的交付数据是蔚来车型处于顺销期的情况下取得的。近期蔚来订单趋势好的原因,一是2024款车型算力高,且智能驾驶全域全量推送,让消费者看到了蔚来高算力的现实能力和潜力;二是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换电带来的补能便利性、没有电池衰减的焦虑等好处越来越认可。极氪5月交付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86万辆,同比大增115%,环比增长16%。今年1-5月,极氪共交付6.78万辆,同比增长112%。截至5月底,极氪累计交付超26万辆。紧随其后的零跑汽车5月交付新车1.82万辆,同比增长50.65%,环比增长21.06%。其中,零跑CI1、C10交付达近1.2万辆。小鹏、哪吒继续留在末尾与近几个月来的排名类似,小鹏和哪吒仍旧位于末尾。虽谈不上差距悬殊,但与排名靠前的品牌差距拉大。今年前4个月,小鹏汽车交付量一直未能跨过1万辆的门槛。5月份,小鹏汽车终于一扫阴霾,交付量达到1.0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8%。其中,小鹏X9交付1625辆,上市五个月累计交付1.15万辆。2024年1月-5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4.13万辆,同比增长26%。哪吒汽车5月交付1.01万辆,略逊于小鹏汽车,是被统计品牌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企业。哪吒汽车方面表示,哪吒L纯电版已开始预售,预计7月交付。此外,小米集团CEO雷军在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表示,小米SU7在5月交付8630辆。小米将在6月开启双班制生产,确保单月交付1万辆,今年保底交付10万辆,全力冲刺12万辆。截至6月1日22时,此前多次问鼎冠军的AITO问界或鸿蒙智行方面尚未发布相关数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5月份是产品调整期,主力销售产品换代导致短期内销量下降,预计6月份销量将重回快速增长。”业内预期车市在5月回暖,造车新势力第一时间发布的销量信息证实了这一点。此前乘联会方面表示,5月份有多个利好有望推进车市增长。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落地,以及各地相应政策措施的跟进,加之车市价格战逐步降温,车市消费将逐步被激发。乘联会分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对车市私人新车消费会带来百万辆级的增量,也能带来千亿元以上的年消费增量,5月车市有望一扫低迷状态实现恢复性增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能源普及从3月开始?】造车新势力在这个月纷纷迎来了交付量的提升,小鹏、理想、哪吒、零跑月交付量均突破了一万辆。凭借着传统品牌

【新能源普及从3月开始?】造车新势力在这个月纷纷迎来了交付量的提升,小鹏、理想、哪吒、零跑月交付量均突破了一万辆。凭借着传统品牌的发力,3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很有可能接近25%,也就是每卖4辆车,也许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抽屉IT

封面图片

竞争持续白热化 特斯拉在华交付量今年第三次下滑

竞争持续白热化 特斯拉在华交付量今年第三次下滑 据估计,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1万辆,同比增长35%,这表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价格折扣和政府补贴继续支撑着需求。尽管特斯拉难以在其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保持增长势头,但国内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却在飙升。中国最畅销的品牌比亚迪(01211)5月乘用车销量达到330488辆,同比增长38%。最近发布的大量数据也显示,蔚来(09866)、小鹏汽车(09868)和理想(02015)在5月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目前,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采取折扣和快速推出新车型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特斯拉最新推出的全新车型Cybertruck尚未在中国上市,该公司最畅销的车型还是于2019年首次推出的Model 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股价单季跌近30% 投行下修交付量预期、FSD尚难挑大梁

特斯拉股价单季跌近30% 投行下修交付量预期、FSD尚难挑大梁 截至发稿,特斯拉市值约为5600亿美元,在美股中排名第12,落后于摩根大通和Visa,并且特斯拉与七巨头其他成员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是排名第六的Meta,市值也比特斯拉高出了一倍之多。不出意外的话,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将于下周初公布其第一季度的交付数据。近期投行频繁下调预测的数字,发稿前不久,摩根士丹利将特斯拉Q1交付量的预测值从46.94万辆下调至42.5万辆,全年数字199.8万辆降至195.4万辆。由于电动汽车的疲软需求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投资者似乎还看不到押注特斯拉反弹的足够理由。DataTrek Research联合创始人Nicholas Colas称,交付预期被大幅下调,这确实打击了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心。特斯拉股价表现惨淡的原因有很多,Colas补充道,即使特斯拉Q1财报中的数据超预期,也很难带动情绪,“因为估值往往与公司最薄弱的环节挂钩,对目前的特斯拉而言,这个环节就是汽车业务。”当前,笼罩在特斯拉头上的最大阴云就是电动汽车需求的放缓,同时这家电动汽车龙头又面临着来自同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对特斯拉的热情已大幅消退,他们担心短期内股价想要上涨缺乏新的催化剂。SPEAR Invest首席投资官Ivana Delevska说道,特斯拉的走势已经反映出相当多的悲观情绪,“如果公司不能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那就只能继续在降温的电动车市场里挣扎。”另外,特斯拉先前声称“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参与者”的说法也开始站不住脚,外界认为动驾驶汽车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专家和分析师都预计,它不会很快成为一项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华为蔚来小鹏腾势集体冲量 新造车最血腥的春天来了?

华为蔚来小鹏腾势集体冲量 新造车最血腥的春天来了? 同一天,小鹏 G9 全系降 2 万、极氪 007 起价不变配置大增、蔚来给出每辆 1.5 万元起的油车置换基金……不知道是愚人气氛加持,还是降着降着就“麻了”。大家似乎习惯了紧锣密鼓放大招,不铺垫不预告,甩手就是降价补贴,招式不一样,目的都是“抢单”。此前表态不参与价格战的车企们,真到出手谁也不留情。明知降价自损八百、不可持续、绝非上策,怎么都这么豁得出去?今天的文章,来聊聊新一轮降价背后的焦虑与竞争。又杀疯了2024 开年到现在,价格战伴随着新车战,明里暗里降价就没停过。眼见着 2 月开始的降价潮,隐隐约约要退一退,4 月第一天,多家车企宣布豪掷补贴,和销量报告一起席卷舆论场,热闹不已。单月交付 2.46 万辆的问界新 M7,先吹响了冲锋号角,降幅 1-2 万元不等,入门版最新售价 22.98 万元。虽然定位有别于 SU7,起售价却直逼后者,作为一款热销车型,现在降价对于竞品而言多少有些“防不胜防”。小鹏的价格屠刀则砍向 G9,全系降价 2 万, 入手门槛落在 25 万以内,还给出最高 8000 元的选装权益。在这个价位段,G9 已经是性价比相对可观的车型,但 2024 年以来销量有些“失速”,2 月销量没有过千,回到去年 9 月的水平。这次 G9 全系调价的决心,不输于问界新 M7 只降中低配车型的决心。另一款已有足够讨论度的让利车型,是极氪今年的当打产品 007。官方曾表示极氪 007 上市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化和核心竞争,“因而不会陷入价格战”,而在昨天,新车加推 20.99 万元的后驱增强版,比原先的入门版新增价值 2 万的免费选装。强调不降价的蔚来又推出了新政策10 亿元油车置换补贴, 适用于 2024 款车型,单车总计最高可获得 1.5 万选装基金、6498 元 NIO Phone 抵用券、3600 元换电券和 4560 元的 NOP+ 一年使用权。此外,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先后推出了数以亿计的置换补贴, 现在吉利的熊猫 MINI 最低入手价是 2.99 万元。特斯拉则显得有些特别,不降反涨。Model Y 全系降价 5000 元,不过原价 1.2 万的星空灰车漆变成了 Model 3/Y 的免费选配,原本的纯黑车企又加收 8000 元是涨是降,因人而异。昨晚刚刚上市的全新腾势 N7,也放了个大招,起价 23.98 万元,比 2023 款降了 6.2 万元,还限时给老车主 5 万置换补贴,约等于“无痛”换新车。这么一降,也意味着腾势 N7 主销版本退出豪华纯电市场, 渴望“搅局”主流中高端。价格战没有迎来静默,战事还有升级,新造车、跨界公司、自主车企都推出优惠,一家比一家“残暴”。对于厂家或者老车主而言,降价意味着“喜忧参半”,真正迎来春天的依旧是等等党。小米效应?明知降价不是“两全法”,那为什么降这么狠?2023 年初,特斯拉在全球开启大降价,一是因为 2022 年整体毛利率足够丰厚,达到 25.6%,且碳酸锂价格已经开始松动,特斯拉有足够的本钱开卷。比亚迪今年出击,则是在 20 万以内的市场拼“谁更狠”,接踵而至的“荣耀版”,给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大众市场上了一剂又一剂猛药。可这一次领头的,不是特斯拉也不是比亚迪,赶在昨天齐降价又是为什么?不够乐观的预期,或许是答案之一。回看一季度的大盘,1 月国内纯电批发销量 40.4 万辆,同比增长 49.5%,环比下降 46.5%;2 月纯电批发 26.9 万辆,同比下降 22.8 %,环比下降 34.3%。尤其 2 月,不论新能源大盘还是纯电,不论绝对值还是增速,都在下滑。对于 3 月,乘联会预估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82 万辆,同比增长 33%,环比增长 84%,相比 2 月已有明显起色,也是最接近预期的一个月。然而,该机构披露,3 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58.3%,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诚然,Q1 淡季是行业共识,但二季度的市场会变得“热辣滚烫”吗?未必。乘联会预计 4 月“车市平稳运行”,但仍指出,清明节受风俗影响、农耕忙碌及假期出行,导致购车需求驱动力不足,经销商预计市场需求及销量环比微降。“悲观的大盘基调,遇上 3 月底的纯电破圈”,这是最近一周来车圈动作频频的大背景。小米汽车争议虽大,但是不可否认,雷军给纯电汽车、智能汽车带来了破圈效应可能是 2024 年的第一次。以上因素交织之下,4 月初的全民皆兵,既可以说是车企们咬紧牙关刺激市场,也可以说是趁着全民讨论分享流量蛋糕。攻守之势易也。小米 SU7 的定价方式、传播策略、营销密码加重了“先行者”们的焦虑,激发了彼此的战斗欲。即便强如华为,拥有与小米汽车相似势能的鸿蒙智行,也推出了防守策略。不过问界新 M7 的定价,未必针对小米 SU7,毕竟理想有 L7,L6 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眼下的竞争对手不容轻视,新对手也伺机而动北京车展很快就来,四月是各家秀肌肉的窗口期。遥想去年年底的广州车展,每家都有每家的热闹,然而鸿蒙智行展台上格外火爆,“含华量”反映到现场,更让人察觉到含金量。而今年一季度,车圈里大半的流量也被小米和华为占据,雷军的“赢家通吃”理论未必获得全行业认可,但当下的竞争格局也明摆着谁也无法免受小米汽车的影响。赶在“线下擂台战”之前降一波价,获得更多订单和声量,算是车企们不约而同的功守道?写在最后可能是二季度充满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华为和小米组成的“新新造车”势不可当,总之“价格战何时休”这道题,短期内大概率没有答案。价格战去年也打,在淘汰赛成为行业共识的语境下,难有尽头,降价增配、或者新增“丐版”拉低拥车成本的打法,带来的结果是消费降级还是升级?换个说法,市场需要的是绝对的低价吗?还是在相应的价格段内,提供更强的产品力? 对消费者来说,这两个问题理论上可能是一个意思,但回到车企端,就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产品逻辑。不同级别玩法也不一样,譬如入门市场 798 自带绝对力量、高端豪华市场钻营技术冗余,即便降价,不会是一个降法。“小米很可能继平价手机市场之后,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的史诗性一幕。” 这是企业家罗永浩对小米汽车入场给予的高度评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眼下新能源车圈可没有无声润物的意思,倒有血战不休的气息,小米开价、其他车企扎堆降价,会开启怎样的春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再不上市,哪吒汽车快活不下去了

再不上市,哪吒汽车快活不下去了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哪吒汽车现金及等价物为 28.36 亿元,而哪吒的亏损面还在扩大,与此同时,哪吒还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建厂,进一步扩大了资金口子。上市,才能续命。早有上市打算哪吒汽车早有上市打算。其在 2020 年 7 月启动过科创板上市申报工作,计划在 2021 年完成上市,但最终并未实现上市。而后在 2022 年和 2023 年都有市场消息传出哪吒汽车正准备赴港 IPO,但官方都予以否认。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哪吒汽车 2023 年 8 月完成了一笔 70 亿元 crossover 轮融资(类似于Pre-IPO 轮融资,为了让企业更快 IPO 而进行的股权投资)。今年 4 月,哪吒再次拿下一笔融资,金额不少于 50 亿元,而协议内容的其中一项便提到,这笔资金将支持合众汽车尽快实现 IPO。结合港股 IPO 的前提条件来看,其对预上市企业提出了财务要求、营业记录、管理层稳定性以及公众持股比例等要求,其中,创业板的财务要求是上市时市值至少为 1.5 亿港元。这也就不难理解哪吒在上市前的一系列资本动作。不过,这笔钱能否到账还取决于哪吒能否顺利上市。一位咨询行业人士告诉虎嗅汽车,“不等到 IPO,基石投资是不可能到的,或许永远拿不到。”当然,哪吒汽车既然已经递交了招股书,大概率做好了充分的上市筹备工作。但摆在哪吒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获取资本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信心。从已经在港股上市的新势力车企的股价表现来看,小鹏、理想、蔚来、零跑等企业的股价相较于今年年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资本市场的热情正在减褪。“现在的市场环境很难对新造车企业抱有信心,销量也不太好,挺难的。”一位投资人向虎嗅汽车说道,其同时还给出了预估,认为合众新能源不会发行太多份额,大概 5%。资本市场的态度不可控,但在冲刺 IPO 前期,哪吒汽车在试图向资本市场自证,包括调整组织架构,CEO 张勇亲自带队营销工作;哪吒汽车投资人之一周鸿祎在近期频繁为哪吒汽车站台,并下场指导工作等。不难看出,哪吒汽车正在努力刷存在感。账上的钱已经不多了毕竟,再不上市,哪吒汽车就快没钱花了。2017 年至今,哪吒汽车累计完成 10 轮融资,总额达 222.5 亿元(不含未披露融资金额),但烧钱的速度始终跑在融资的前头。招股书显示,2021 年-2023 年间,合众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 50.86 亿元、130.40 亿元和 135.55 亿元,但对应地年内亏损分别达到 48.40 亿元、66.66 亿元和 68.67 亿元,累计亏损超 183 亿元。同期内,公司毛损分别为 17.48 亿元、29.39 亿元和 20.14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34.4%、-22.5% 和 -14.9%,距离转正还有较大距离。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哪吒汽车现金及等价物为 28.36 亿元,但其短期借款余额却有 43.17 亿元。按照哪吒汽车的亏损趋势,目前的现金状况很难支撑其进入下一轮周期竞争。哪吒汽车的增长困境在于,其核心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利润难有起色,且销量下滑严重。哪吒汽车目前推出五款智能新能源汽车,包括哪吒 AYA 系列、哪吒 X 系列、哪吒 L、哪吒 S、哪吒 GT,价格基本在 20 万元以下。哪吒汽车在 2022 年曾一度卖出 152073 辆,成为新势力车企“销冠”,但这一年的毛损也是最严重的。高光来得快,退得也快,其 2023 年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全年销量为 127496 辆,同比下滑16.16%,“(哪吒)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下半年虽然调整到位了,但丧失了先机。”张勇曾公开指出了哪吒汽车的问题。哪吒依旧困于增长难题。今年前 5 个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新车 43564 辆,仅完成全年 30 万辆销量目标的 14.5%。哪吒汽车在国内有三个整车工厂,分别位于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张勇曾透露,浙江桐乡生产基地的产能将在 5 月达到 20 万辆以上,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规划年产能都是 10 万辆/年。但从目前哪吒的交付情况来看,在坐拥三座工厂且还依旧在扩产的产能基础下,不排除存在产能闲置的可能性,而这也将加重哪吒的经营压力。出海亟需资金虽然哪吒汽车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但其在海外市场迎来了“新变量”。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合众汽车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在快速增长,2022 年-2023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 2.41 亿元和 16.20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8% 和 12.0%。今年前五个月,哪吒汽车新能源汽车出口达 16458 辆,位列新势力车企出口量第一,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第五。据悉,自 2022 年起,哪吒汽车以泰国为首个目的地开始海外扩张。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哪吒汽车已与 23 个国家及地区的约 80 名海外经销商合作。哪吒汽车在今年 3 月在泰国投产,5 月在印度尼西亚工厂开启本地化量产,另外在其马来西亚的工厂也已在今年年初动工。按照哪吒汽车的规划,其还将向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发力,并随后适时向欧洲拓展。海外市场的突围成为哪吒汽车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可以看到,哪吒汽车的出海不是“产品出口”,而是在海外建立组装业务、直接投资建厂,这无疑会加重资金压力。作为参考,长安汽车将投资了 98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20 亿元)在泰国建设电动汽车工厂;广汽埃安则计划投资 64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13 亿元)在泰国当地建厂。这还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建厂支出,按照哪吒的规划,以及后续生产所需的支出,其资金压力足以想见。于内,哪吒汽车现金流已经不太宽裕;于外,海内外业务的扩展亟需大量资金支撑,对此时的哪吒汽车而言,似乎没有比上市更好的融资路径了。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