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是优势还是负担?

「责任心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是优势还是负担? 狐狸君的回答 新人责任心强当然是好事,真正不好的地方在于有些人“太过负责”了,从正常的责任心变成了为公司或领导“操碎了心”,导致自己最好吃力不讨好,反而陷入了迷茫当中。职场新人可以对工作认真负责,但千万不要给公司卖命。 很多职场新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都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工作的表现当成自己的命,常常陷入自我感动当中。领导当天布置了一个繁重任务,宁愿通宵完成,树立一个勤劳认真的打工人形象,也不肯拒绝领导的物理要求;白天被领导批评了一顿,晚上回去睡不着,第二天还故意揽下双倍的工作来讨好领导......新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用力过猛只会让自己变得焦虑、迷茫和不安。如果想要维持长久发展的职业生涯,一定要记住下面三点原则: 1.不要过度认真或过度负责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职场里都只是充当工具人罢了,你对工作负责是好事,但想要把每项工作都做到完美无缺,那是不可能的。有些新人明明已经把工作做完了,还总是担心自己工作的质量不够完美,为了完善和修改一直加班工作,这种过度认真的表现可能只是你自我感动罢了,可能领导看的还是最终的成果,你把过程做得再完美,结果不尽人意一样无济于事。 2.要有自己的底线 无论是新人还是老员工,我们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接受画饼或洗脑的,有些领导或上司总是以“新人就应该多做点”作为口头禅,企图用言语PUA的方式来压榨新人的时间。如果领导经常布置紧急且繁重的任务,或者强制要求新人天天留下来加班,那必须果断拒绝领导的无理压榨行为。可以告诉领导:“我是新人,多学习是应该的,但现在工作还要慢慢适应,不能一下就把所有的工作扔给我处理。现阶段我更需要时间去沉淀和总结经验,希望领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布置工作。” 3.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可以有责任心,但不要为别人卖命 有些新人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总是斗志满满,想着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来加班和讨好领导,塑造一种认真负责的形象,在职场上谋求更好的发展。但如果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太长,你就无法兼顾自己的社交、工作状态、爱好、身体健康等生活上的内容,把自己逼得越紧,等到负面情绪爆发的时候就越容易出问题。新人可以适当努力来表现自己,但切记不要通过耗费健康和所有私人时间的方式来换取自己的职场发展前景。公司也不是我们的家,学会关心自己和身边的人,为了公司卖命真的不值得。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狐狸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职场新人「责任心强」会给老员工带来压力吗?

职场新人「责任心强」会给老员工带来压力吗? 弗兰克扬的回答 新人只有表现出一种行为的时候,才会让老员工感到压力,并且希望这个新人赶紧走人。 这个行为就是,会威胁到老员工地位的行为。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是一个典型的,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文学答案吗? 是的,这种问题本来就适合,也只能用废话文学的方式来回答。 你说一个职场新人的责任心很强,会不会给老员工带来压力? 我会说,一般都不会给老员工带来任何压力。 因为责任心并不是一个人立身于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单单靠责任心强,是很难赢得职场上的大部分竞争的。 所以,你一个新人,手里啥资源也没有,甚至刚来公司,领导都没怎么派活儿给你,只能到处转转,适应一下环境,学习一下各种工作流程,那你的很强的责任心该如何体现呢? 比如,领导临时交代给你了一个跑腿儿的活儿,你责任心爆棚,最多也就是比别人更快跑到,然后更用心地把东西交给应该给的人,转达清楚领导的原话。 你最多也就能做到这些了,你就干了这些活儿,怎么威胁到老员工? 老员工并不会因为你的责任心而感到任何压力。 相反,当你开始跟老员工做同样的工作时,甚至开始要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做领导的活儿的时候,才有可能让老员工感到压力。 比如之前在中年阿姨就业的话题下,聊到的一个关于Jenny的案例。 当了 20 年家庭主妇后 55 岁中年妇女再就业竟比年轻人还卷,如何看待中年家庭妇女再就业这一选择? 大家都是西餐厅的服务员,本来就按照服务业的本分干活就行了,结果有一位中年阿姨Jenny,不仅服务客人非常上心,而且还因为会英语,可以更多地跟外国人顾客沟通,赢得了很多重要客人的认可。 这时候,不仅服务员同事感到压力和反感,连店长都觉得自己的位置受到了威胁,直接找老板摊牌,自己和Jenny只能留一个。 所以,单纯的责任心强,因为不是核心竞争力,所以并不会给老员工带来压力,只有当你做出可以威胁老员工地位的行为时,他们才会感到压力,并且行动起来。 所以,如果你有很强的责任心,即使当你有了表现的机会时,也要学会适当收敛自己的锋芒,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的同时,尽量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封面图片

职场新人是先获得「同事」还是「领导」的认可更重要?

职场新人是先获得「同事」还是「领导」的认可更重要? 壹哥的回答 先说观点,在我看来,谁掌握职场话语权,谁的认可度才是最重要的。很显然领导才是最有话语权那个人,他决定着你的升迁、待遇、绩效,甚至是后续的职业发展。 至于同事关系,能维持表面就好。没必要特别刻意的要求被同事所认可,毕竟真的没那么重要的。 县委大院这部剧里,林志为是个典型的职场新人,刚进入单位便积极地参与工作、主动帮同事忙,就是想着能够得到同事的认可。 同事夸赞一两句,然后有事了就找他帮忙,林志为从来不推脱,甚至会通宵一整晚,只为完成别人的工作,但第二天却被职场小人拿去邀功。 再有就是,领导原本安排给同事小赵的工作,他自己不去做,反让职场新人林志为去做。还说错了会议的具体时间,以至于林志为把文件发出去了,闹出了很大的乌龙。 最后小赵被县长训斥了一顿,没有意识到自身错误的他,反过头就把林志为给痛骂了一顿。 所以,职场新人就算是获得了同事的认可,还是会有数不尽的背刺,数不尽的使唤。 总有老员工仗着自己在单位里的资格,勒令新员工替自己干活。干好了功劳是老员工的,干不好纯粹新人背锅。 如果说,非要在同事跟领导中选择一个来取悦,还是建议以领导的认可为主。得分清职场中的大小王,也要分清真正有决定权的那个人。 并不是说,同事关系不用考虑,只是说不用特别刻意。 新人初入职场,跟同事只需要维持表面的工作关系就好。不越界,也不刻意套近乎,工作层面还是要以领导的认可为重。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或许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懂得如何跟职场人打交道。尤其是认可这种东西,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 有关系有背景的,肯定会被认可。没关系没背景,也没有任何能力的,认可这个词基本上就是无从谈起的。 还是建议职场新人专注自身的职业发展,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刻意的迎合上面。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壹哥)

封面图片

面对不懂的问题,职场新人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同时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面对不懂的问题,职场新人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同时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狐狸君的回答 职场新人害怕犯错,遇到不懂的问题却不敢寻求帮助,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很多刚入职场没多久的人便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说话小心翼翼的,总担心自己说错话;害怕提问,明明某个点自己是不懂的,却不敢直接向上级请教;交资料或表格时总是非常谨慎,生怕自己犯错会被责备;只要被领导批评就觉得是自己工作没做好,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在刚踏入职场时底气不足,没有自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式,就能慢慢走出这种“想要寻求帮助却又怕给他人带来负担”的焦虑了。 首先就是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被自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你是初入职场的人,很多流程不懂,遇到烦心事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那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做事畏手畏脚、胆小被动、容易自责是一个不太好的职场心态,但也能从侧面反映你做事比较谨慎,在态度上也比较谦卑,这是好的品质。但如果你经常因为害怕或焦虑而导致工作进度变慢,那你只会继续犯错,最坏的结果就是你会被开除。如果不想明天就进入开除倒计时,那你就要学会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要因为一点困难或被批评就感到烦恼或自责。在别人有空的时候主动寻求帮助,才能帮助自己进步,不要害怕丢脸。 改变心态和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可以慢慢通过一些小事让自己懂得如何提问,更自信去处理工作。例如在提交文件的时候害怕犯错,可以先把文件需要检查的内容点列出来,在提交方案时自己根据内容清单一个个地去检查;害怕向上级提问问题,可以不用遇到问题就立刻提问,把自己确实不懂的问题清晰地写在文档里,再统一去提问;遇到自己犯过的错误,可以开一个文档认真写下自己的总结和感悟,提供实际可行的方式来避免重复犯错。当你的错误减少了,那种烦心和焦虑感自然不会经常出现了。 列出能力清单可以让自己清晰自己的地位,慢慢摆脱害怕出错的缺陷。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如果让一个本科毕业生去做小学的卷子,他会觉得害怕吗?很多新人遇到事情本能的害怕或烦心,总觉得自己会做不好的根源其实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力应该到达什么水平才能独当一面。你可以列出这个岗位工作内容和能力清单,让自己了解只要能熟练完成这些工作、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已经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了。当你对着列表,慢慢学习别人做事的方式,掌握对应的岗位能力后,那种害怕和焦虑心理慢慢就会褪去,随之而来的是对完成工作的自信,向别人提问也不会畏手畏脚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狐狸君)

封面图片

当你还是职场新人时「面对同事推卸责任」给自己,你会据理力争还是沉默背锅?

当你还是职场新人时「面对同事推卸责任」给自己,你会据理力争还是沉默背锅? 弗兰克扬的回答 这就是我在之前的关于职场要不要留痕的回答里提到的工作的各个部分,都要尽量“合规”,尽量“走流程”的重要原因。 职场上,工作「留痕」有必要吗? 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把所有的内容都进了合规和走流程,事后追溯起来,才有迹可循。 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因为职场上不仅有背锅这种事,还有比背锅更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所以,普通人不能因为偷懒,或者出于各种目的,而在工作中不做必要的走流程和合规的工作。 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场打工人,来上班就是用自己的时间精力换一份稳定的工资的,不该自己背的锅,肯定还是尽量不要背,不能惹的麻烦,也千万不要惹。 而当锅已经甩向你,你觉得你只有在上司面前争论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这锅你到底要不要背,已经不取决于你了,而取决于你的领导怎么看,以及怎么处置了。 所以,这也是我劝职场新人,凡事都尽量做到合规和走流程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领导口头交代给你的任务,还是开会时分配给你的工作,亦或者是跟同事共同完成的事情。 如果这个任务没有走正式流程分派给你,比如有公开邮件或OA上的流程,那你就最后事后马上自己写一份报告,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并且发送给所有相关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每到一个节点,也都要把进展写出来,相应的证据材料附上,再次发送给相关人员确认。 这种情况下,有异议的人,就会当时提出来了。没有说,也就是默认了这种情况,这样在事后即使有人想要甩锅过来,你也毫无压力,根本就没有什么据理力争的必要,领导和相关同事全程都看到了执行过程,每一步都有证据,那还有啥好说的? 所以,当锅甩过来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强有力的证据,那这个锅该不该背,就不是你能决定的了,不想背锅,就要从做事前,就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封面图片

对于职场新人,如何把握与同事交流工作和闲聊的分寸?

对于职场新人,如何把握与同事交流工作和闲聊的分寸? 童先生的回答 其实不仅是同事,日常和人交流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分寸。 比如,如果是刚认识关系比较普通甚至不太熟的同事,那别看周围的人怎么打趣他,你就有样学样。 早期在惠州工作的时候,部门来了个很年轻的小哥。 当时领导指派部门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员工来沟通,和我同时期,所以我们这帮人一般都叫他小刘,平时吃饭和打球大家都有说有笑。 因为新人刚入职,所以吃饭什么的都和我们坐在一起,目的也是希望人能快速适应。 可能是听到了我们对负责带教他的老员工的称呼,这个新人有次居然在办公室大喊对方叫小刘,随后询问了一些问题。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反应,但当下听到后对新人的印象顿时就差了一点。 只能说这个新人太没眼力见,论资历别人比你深,论年龄别人也比你大,你一个刚来没多久的怎么好意思称呼别人为小刘呢? 本来我想直接说出来,结果旁边的女生直接笑着调侃新人:“别人入职时间比你长年纪也比你大,你怎么好意思称呼人家为小刘,该叫刘哥才对。” 这时新人才反应过来,赶紧改口称对方为刘哥。 虽然这只是是一个小插曲,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后面哪怕我到深圳工作,也会十分在意与同事交流把握分寸这件事 别人怎么开玩笑,怎么沟通工作,这是建立在彼此之间长期公事的前提下。 而作为职场新人,如果都还没来的及融入整个团体,就有样学样的别人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别人反感。 任何事,都是如此。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童先生)

封面图片

职场新人应该先学会「做人」还是要先学会「做事」?

职场新人应该先学会「做人」还是要先学会「做事」? 公子品书的回答 1.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先做人后做事。 因为一个人在职场里面的人品会决定了他的口碑,一旦一个人的口碑不好,那么你就会被职场上的同事所排挤孤立,你要想单打独斗,那是不可能完成相关工作的。 我们单位来了一个小伙子,刚开始很多同事对他都挺照顾的,毕竟年轻人嘛,给予生活和工作的照顾,可是时间久了,这位新同事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那就是很功利,很鸡贼,渐渐地同事们就不待见他了,甚至有点讨厌他了,就连我们单位里面的领导都说这个小伙子人品不好,可想而知,他在单位如果混得好,那就成了怪事了。 有一次我们单位有一个年轻同志要结婚了,很多同事要么不喝酒,给领导敬酒的时候也是举着茶杯意思一下,要么就是喝酒的同志,给领导敬酒的时候给自己多倒一点,给领导少倒一点,这位年轻的同志倒好,给自己酒盅里面倒了三分一的酒,但是给领导却倒了满满的一杯酒,嘴里还说着领导敬您一杯酒,谢谢这么久以来对他的照顾之类的话,虽然领导嘴里没有说什么,但是从领导拉着的脸就能看出来,领导是非常不开心的,不过领导还是把酒喝了。 等这位年轻的同志走出去了以后,领导就发话了,领导说没有看出来,这个小李挺鸡贼的,给自己倒酒倒的少,给别人却倒满满一大杯。然后很多同事就开始插嘴了,说是确实很鸡贼,他找别人碰酒,就是让别人必须喝,轮到别人和他碰酒的时候就说自己喝酒不行,意思一下就行了,拿着一个酒杯,不知道糊弄了多少人了。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单位里面的很多同事都在用无声的行动排挤他,孤立他,很多事情都不和他一起合作,甚至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叫他,也不和他一个桌子上吃饭,他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2.吃亏比占便宜更重要。 其实作为一名职场新人,还处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候,对于工作方面的事情,没有必要太过于斤斤计较,也不一定非要说自己占便宜了就是自己赢了,有时候在职场上,也许你因为了占了一点便宜觉得自己赢了,实则你输了,你输在了口碑上,输在了名声上。 我在乡政府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夏天发大暴雨,分管农办的副乡长组织我们去抗洪去了,可是我们宿舍有一名男同志自己把自己锁在宿舍里面,愣是不出来,副乡长敲门敲了好多次,我们宿舍的这名男同志就是不开门,甚至很多年老的老干部都在敲门,让他出来大家一起去抗洪呢,这家伙无论如何就是不出门。 后来还是书记发话了,说是要把宿舍门撬开了,看他去不去,虽然把宿舍门撬开了,这家伙还是躺在床上睡着了,书记就问他,这么大的敲门声你听不见吗?别人都在准备抗洪救灾,就你一个人在宿舍睡觉,成了什么样子了?我们宿舍的年轻干部就说他感冒了,吃了一顿感冒药,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由于吃药的缘故,睡的太死了,没有听见。 听见这样的解释,书记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以免抗洪救灾耽误时机,也就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感冒了,唉了一声就离开了,书记和副乡长他们几个,一人带了几个男同志,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查看洪水泛滥情况去了,至于女同志也留守在乡政府值班。 而我们在车上的时候,领导和同事也在说我这个舍友,说这种人没有担当意识,就知道占便宜,生怕自己吃亏了,很多人都在骂我这个舍友,觉得别人都在抗洪救灾,就他一个人在宿舍躺着了,你说能不骂吗?更要命的是,书记打电话让他和另外一个司机拉一些帐篷带到一个村子里去了,他的电话死活就是不接,把书记气的,回来后连夜开了个会议,把我这个舍友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一顿,还是非常严重的那种。 到后来,我这个舍友申请入党了,书记就一直不给他通过,觉得我这个舍友没有担当意识,喜欢占便宜,没有吃亏的精神,就是不给他批准入党。 所以,在职场上作为新来的同事,除非是原则性的事情以外,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宁可吃亏,也不要占人便宜,不然看起来你占便宜了,实则你输了,而且这种输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3.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未知是存在恐惧的,陌生感让我们本能地想排斥,想去拒绝。所以在很多时候,对于领导给我们安排的陌生工作,我们本能地想拒绝,用“我不知道”“我不会”“我不懂”来拒绝,但是领导给一个职场新人安排什么样的工作,他自己心里肯定有底,不可能任意安排,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不可能给他安排重要的材料,或者领导讲话之类的材料,最多也就是比较简单的一些通知、简报、新闻信息之类的工作。 所以,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不管你之前有没有接触过,领导给你安排下来工作了,不用老想着拒绝,你首先要接受下来,自己在网络上搜一些相关的新闻信息看看,然后自己去写,至于写的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好不好和能不能,就是能力和态度的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能力通过一些工作是可以提升的,但是态度如果不好了,可能就真的被领导拉入黑名单了。 4.能干比能说更重要。 在职场,作为一个新人,要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无非就是要踏实能干,能吃苦,不怕累,干在人前,抢着干,而不是坐在座位上,噼里啪啦地一顿乱说,结果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成为了一个嘴把式,那么就会被领导看不起,一旦超出了领导的心理预期,可能你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才能让领导对你改观,觉得你是一个有两把刷子的干部,而不是能说不干的嘴把式。 我在乡政府的另外一个事例,就是有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大学生村官,他在2014年的时候,从大学毕业以后就考上了大学生村官,正好碰上做tuopin工作,他是我所在乡政府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所以他一来就在做tuopin相关的工作。 尤其是全乡28个行政村,有6000多户的贫困信息都是他一个人从头到尾录入到大数据平台里面的,他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多,就这样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基础信息建设好了,就因为他一个年轻干部把全乡的大数据平台信息全部录入了,他也就被书记乡长所重视,觉得一个年轻小伙子,给他安排的任务,从来不去问为什么,只要安排下来,就能不折不扣地保质保量完成,实打实的干实事的干部。 所以,在2015年新来了二十多个大学生村官以后,书记乡长都是以他为标杆来要求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的,如果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得不好,就开始用这个标杆来要求他们,甚至批评他们。 因此,这名大学村官在服务期满以后,亲自找乡党委书记看能不能给他托关系,分配到其他地方工作去,乡党委书记觉得这人不错,也就给帮忙了,最后这名大学生村官给调到了县住建局工作呢,这就是能干比能说带来的效益。 所以,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我们应该要做事先做人,树立吃亏的态度,用积极主动作为的认知,踏踏实实工作,才能给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一个比较平坦的未来。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公子品书)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