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2024|业界:放宽按揭及停压测 买家更易通过要求

财政预算案2024|业界:放宽按揭及停压测 买家更易通过要求 金管局宣布,调整物业按揭成数,并暂停实施压力测试等。利嘉阁按揭代理董事总经理黄咏欣表示,放宽物业按揭成数及暂停压测要求后,买家更容易通过银行入息要求。她以楼价500万元、贷款30年期,利率4.125厘计算,暂停压测后,每月家庭总收入要求减少2000多元,但她提醒,按揭贷款可以借得较多,令成本转移至每月供款上。经络按揭转介首席副总裁曹德明表示,借多1成令首期金额减少25%,即使会令每月供款增加约17%,但相信连同全面撤辣,将有利换楼,估计1500万至3000万元楼价的住宅将会受惠。 2024-02-28 20:18:00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楼市辣招即日撤销 物业按揭成数放宽

财政预算案2024|楼市辣招即日撤销 物业按揭成数放宽 财政预算案宣布,楼市全面「撤辣」。实施超过13年、俗称「辣招」的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日起撤销。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供求比较平衡,当年引入的措施已无需要,可以放宽让市场自由交投。金管局亦宣布,调整自用住宅物业及非住宅物业按揭成数,并暂停物业按揭贷款假设利率上升2厘的压力测试要求。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说,考虑到楼价及成交持续向下,银行体系风险可控等因素,认为目前是合适时机放宽。 2024-02-28 18:04:44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金管局:合适时间放宽物业按揭逆周期措施

财政预算案2024|金管局:合适时间放宽物业按揭逆周期措施 金管局修订适用于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及其他相关监管要求,包括调整自用住宅物业及非住宅物业按揭成数,并暂停实施物业按揭贷款假设利率上升2厘的压力测试要求等。被问到今次一系列「减辣」措施推出后,预计对楼市有何影响或会否导致「炒风」出现。金管局表示,今次修订并非针对楼价或楼市成交量,而是针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做判断,因此没有预判推出措施后对楼市的影响 。另外,被问到会否担心负资产的情况因而恶化,金管局回应,只要楼价下调,负资产的情况便会出现,从风险管理角度而言无实质意义,反而应该视乎贷款的拖欠比率有多高,考虑整体利率水平,认为现时适合时间进行放寛措施。金管局表示,现时本港按揭贷款利率上升的机会率不高,因此从风险管理角度而言,进行物业按揭贷款压力测试的需要相对较低,但未来市场情况及美国利率何时下调等情况仍属未知,局方会继续观望情况,未来有需要可能需要重新实行压力测试。 2024-02-28 16:47:05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金管局:目前是合适时机放宽逆周期措施

财政预算案2024|金管局:目前是合适时机放宽逆周期措施 金管局修订适用于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及其他相关监管要求,包括调整自用住宅物业及非住宅物业按揭成数,并暂停实施物业按揭贷款假设利率上升2厘的压力测试要求等。金管局指,放宽价值3000万元或以下的自用住宅物业按揭成数上限至七成后,已经覆盖一般物业市场买卖的98%。总裁余伟文表示,调整有关措施是考虑到多项因素,包括楼价及成交持续向下,以及在银行体系风险可控下,与减低对市民置业的影响之间取得平衡,加上美国加息周期可能步入尾声,未来一段时间本港按息进一步上升的机会较低,认为目前是合适时机放宽。他强调,即使金管局修订有关措施,银行体系仍有非常充裕的缓冲,可以应对楼价大幅调整。他提醒,市民置业要量力而为,审慎管理财务风险。余伟文又说,经过今轮调整后,大部分逆周期措施已几乎还原至2009至2010年,未来会否再调整要再作检视,会考虑楼市发展、本地经济等因素,有需要再适时推出措施。 2024-02-28 14:41:28 (1)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楼市撤辣、调整按揭成数一文看清

财政预算案2024|楼市撤辣、调整按揭成数一文看清 实施超过13年、俗称「辣招」的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日起全面「撤辣」。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毋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金管局宣布,修订适用于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及其他相关监管要求,包括暂停实施物业按揭贷款假设利率上升2厘的压力测试要求。金管局调整物业按揭成数上限,价值3000万元或以下的自用住宅物业的按揭成数上限调整至七成;价值3500万元或以上的自用住宅物业的按揭成数上限、调整至六成。非住宅物业,包括写字楼、商铺及工厦等的按揭成数上限由六成提升至七成。所有修订即日生效,适用于今日或以后签订临时买卖合约的物业交易。 2024-02-28 16:20:05

封面图片

王美凤:微调按揭放宽措施涵盖范围楼花买家即时受惠

王美凤:微调按揭放宽措施涵盖范围楼花买家即时受惠 中原按揭董事总经理王美凤认为,微调按揭放宽措施涵盖范围,配合到实际情况及需要,可即时令到楼花买家受惠,帮到用家「上会」,减低挞订风险。王美凤指出,楼价自2021年高位已下跌约24%,一至两年前买入楼花及选用「建筑期付款」的买家现时申请按揭,因楼价已下跌10%至20%而出现估价不足,若采用放宽措施前的按揭成数,买家上会时首期差额大。她又指,银行按揭业务取态取决于资金成本及信贷风险,但拆息持续高于按息属罕见情况,要等到联储局开始减息,港元拆息逐步回落,本港银行资金成本高企局面才会明显改善,银行按揭业务取态才有改变。 2024-06-14 19:09:26

封面图片

按揭业界:银行停「摸货」按揭或涉重估风险 料不会成为成交主流

按揭业界:银行停「摸货」按揭或涉重估风险 料不会成为成交主流 政府全面撤辣后,楼市成交明显上升,除了一手新盘录得投资者大手入市个案,绝迹多年的住宅「摸货」交易重现。有地产代理透露,沙田有二手屋苑在近日卖出后,新买家随即加价15%放盘;屯门亦有新买家在撤辣后,加价一成放盘。「摸货」交易是指,投资者以「确认人」身份买入物业及签署买卖合约,但赶在最终成交前,以较高价格转售予另一买家。不过自从政府10多年前收紧「摸货」限制及引入楼市辣招,炒家要在普遍3个月的成交期内,卖出物业的成本大增,因此「摸货」已经绝迹多年。消息指,本港多家银行已暂停承造「摸货」按揭。中原按揭董事总经理王美凤认为,「摸货」按揭条款复杂及多年未见,银行或需要时间评估潜在的风险。她说,部分楼价跌势较大市急的屋苑,或者印花税较低的细价楼会出现「摸货」。王美凤提醒,接手「摸货」的买家要准备更充足的资金支付楼价,因为未必能透过一般银行按揭「上会」,就算能成功承造按揭,银行过往的做法亦会以楼价较低的「确认人」合约估价,最终买家获得的按揭成数会较买入价低,预计不会成为主流。金管局回应指,要求银行妥善管理涉及的风险,相关风险可能因楼宇买卖的交易形式而有改变。银行公会则呼吁,客户申请按揭前先联络银行有关办理的情况。 2024-03-06 12:48:39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