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指出,贺敏论文对朱令中毒时间的推断是造假,为了先入为主断定朱令在学校中毒,造假造得顾头不顾尾。论文引用的CDC关于铊接触眼

我已经指出,贺敏论文对朱令中毒时间的推断是造假,为了先入为主断定朱令在学校中毒,造假造得顾头不顾尾。论文引用的CDC关于铊接触眼睛的说法也是造假,与CDC原文不符。如果柴静还把自己当调查记者,就应该把这些疑问向贺敏提出来。不过我不认为柴静还是个调查记者,其《穹顶之下》也是各种造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清华大学铊中毒受害者朱令去世

清华大学铊中毒受害者朱令去世 12月23日,@清华大学 证实:我校1992级校友、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 “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 @新民周刊 援引此前媒体报道称,11月18日,她的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度,陷入重度昏迷,当时家人称“已经做好了准备”。 11月24日,朱令在病床上迎来她的50岁生日。而在这个寒冷的12月,朱令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尽管朱令案的真凶到现在仍未归案。 标签: #清华大学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贝志城称,他发出关于朱令病情求救信后,共收到1500封来信,有30%诊断是铊中毒;在提出诊断意见的来信中,有80%认为是铊中毒。

贝志城称,他发出关于朱令病情求救信后,共收到1500封来信,有30%诊断是铊中毒;在提出诊断意见的来信中,有80%认为是铊中毒。但参与整理来信的李欣只列出作出铊中毒诊断的医生84人,只占5.6%。网上有5月11-19日全部来信104封,其中36封给出诊断,只有3封诊断是铊中毒,分别占3%、8%。很显然贝志城把铊中毒诊断数量夸大了十倍。贝志城为什么要说谎? 其中来信诊断最多的是放射物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而不是铊中毒。为什么贝志城就坚信是铊中毒?为什么他能从五花八门的诊断中认定就是铊中毒,不停地要求协和医院医生要做铊中毒检测?

封面图片

看了柴静对贺敏的采访,还在那里坚持多次中毒等于多次投毒的弱智结论(虽然说不排除别的可能)。贺敏否认铅来自于铊矿杂质,理由是那样的

看了柴静对贺敏的采访,还在那里坚持多次中毒等于多次投毒的弱智结论(虽然说不排除别的可能)。贺敏否认铅来自于铊矿杂质,理由是那样的话会一直有铅高峰。她以为矿物杂质都是均匀分布的?她还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设想,说凶手投入铅是为了把水搅浑,因为一旦怀疑是重金属中毒就会去检测铅,然后就以为是铅中毒。事实上,如果怀疑重金属中毒首先想到的是检测砷(协和就给朱令检测过砷),以及汞,而不是铅(因为铅急性中毒很罕见),凶手要搅浑水应该投入砷、汞这两种中药常用成分。另外,我早已指出,贺敏对朱令中毒时间的推断是造假,因为按她的算法,那根头发成了是朱令住院期间掉的。如果那根头发是住院前掉的,第一次中毒时间就在7月中,没法咬死孙维了。柴静没问这个时间上的矛盾,因为知道贺敏没法解释?虽然她提出了我别的质疑(用“有人”代指我)让贺敏解释,例如关于杂质的问题。还有,柴静说那年8月清华有“小学期”,但她又说所谓“小学期”就是到学校义务劳动一周。难道她认为孙维就在那一周去偷实验室固体铊(孙维参与的课题组用的硝酸铊溶液无法用于投毒)?

封面图片

2018年测定朱令头发铊含量的论文把朱令第一次中毒(第一个铊峰值)时间定在8月中旬并不准确。我根据论文数据重新算了一下,第一次中

2018年测定朱令头发铊含量的论文把朱令第一次中毒(第一个铊峰值)时间定在8月中旬并不准确。我根据论文数据重新算了一下,第一次中毒时间不会晚于8月上旬,距离9月初清华开学孙维进实验室更远,更不可能说是孙维从实验室获得铊投毒。我的计算方法如下: 测的是从1994-1995年间朱令在家中使用的毛毯获得的一根头发。头发长度7cm,亚洲人头发生长速度平均值411 (+- 53) 微米/天。该论文取平均值计算,这根头发生长时间171天,第一个铊峰值在第19天。由于朱令在1994年12月23日住进同仁医院时头发已掉光,这根头发脱落时间不可能晚于12月23日,推算出第一次中毒时间不晚于7月中旬。 再根据误差算上下限。如果头发生长速度为最快的464微米/天,则这根头发生长时间为151天,第一个铊峰值在第17天,第一次中毒时间不晚于8月上旬。如果头发生长速度为最慢的358微米/天,则这根头发生长时间为196天,第一个铊峰值在第22天,第一次中毒时间不晚于6月底。 可见,朱令第一次中毒时间不晚于8月上旬,是暑假期间在家中中毒,与孙维进实验室无关。

封面图片

朱令刚住进协和医院时,因为是化学系学生,医生想过铊中毒的可能,但问了清华校方,得知朱令没接触过铊,就排除了铊中毒(当时不可能想到

朱令刚住进协和医院时,因为是化学系学生,医生想过铊中毒的可能,但问了清华校方,得知朱令没接触过铊,就排除了铊中毒(当时不可能想到有人投毒)。贝志城在求救信中不仅从记录繁杂的朱令协和病历准确归纳出铊中毒的典型症状,而且指出病人是化学系学生,所以才有个别外国医生想到可能是铊中毒,否则铊中毒症状与很多疾病相似,而铊中毒极其罕见,医生很难想到(《白马酒店》提到了这点)。不能不说,贝志城真是神医。

封面图片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离世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离世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1994年遭投毒重金属“铊”,导致瘫痪、双眼几近失明并有严重脑损伤。朱令本周五因脑瘤离世,终年50岁。 朱令的同班同学及宿舍室友孙维曾被警方列为嫌疑人,但因证据不足而被解除嫌疑,后改名孙择颜并移居海外。2013年,一份数万人签署的请愿书要求美国调查当时在美居住的孙维,将她遣送出境回中国受审。请愿书中指称孙维的家族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网络,并指孙维“有犯罪动机并能够接触致命的化学物质”。白宫拒绝对请求置评,只表示朱令的中毒事件“是一场悲剧”。 北京市公安局2013年5月曾在微博对朱令案作出回应,强调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但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 孙维的祖父孙越崎曾是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堂伯父孙孚凌曾任北京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父亲孙大武为民革中央委员,姑父朱丕荣曾任冶金部副部长。公安部办公厅在对政协委员的复函里曾写道:“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经强卫(时任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同志批准,1998年8月25日,市局文保处结办此案。” By: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