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2019年英国人均gdp4.23万美元。陕西的人均gdp为6.6万元人民币(约1万美元)。 无论人口总量还是人口密度,英国都远大于陕西。 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人口密度并不是阻碍发展的要素。 ​​​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我在硅谷快10年了,说裁员血洗硅谷实在太夸张了。1. 裁员是互联网行业,硅谷其他行业虽然没啥存在感,但我们确实一切正常。2. 裁员影响的主要是没身份的和刚毕业的。有身份的拿着几个月的赔偿金,有存款有股票没太大影响。而且我认识的人35岁以上科技公司的没有一个被裁的。3. 互联网大厂招人太多了,拿着三四十万美元养老摸鱼的大有人在,裁员对经济不是坏事。4. 大家都是老人了,心态很好。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关于郑州富士康,找到了几组数据: 1、郑州富士康有三个厂区,分别是郑州航空港厂区、经开区厂区、中牟县厂区。共有近35万员工,现在情况最严重的港区富士康就有20多万工人。 2、郑州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手机组装工厂,全球一半的苹果手机产自郑州,平均1分钟组装350部手机,每天产量约50万部。 3、2009年至2018年,9年时间,郑州常住人口增加了260万,其中几乎一半的增量来自富士康。 4、2019年郑州进出口总额达到4129.9亿元,位居中部6省第一,其中,郑州富士康2019年度出口总额为2199亿元,进口总额为1138亿元,总计占郑州进出口总额的近81%。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实地考察郑远元笔记 装修极其简单(甚至简陋),但是挺干净,客人做完马上有师傅上去打扫。 师傅很热情,之前听说付款金额的一半都会分给技师,但今天问了下师傅,不到40%。 跟师傅聊了下,师傅全是陕西老乡,在老家学校培训半个月就出师了,然后会安排到店里实训三个月。 培训学校不要学费包吃住,甚至每天发五十补贴,据说是陕西当地政府补贴的。 之前听说是六千家店,师傅说已经过七千家了,按这个速度明年肯定万店了。 自媒体文章会吹说乡族凝聚力,但是和师傅聊起来感受不到,说其实也没有啥凝聚力,还休息不了,也没有激励晋升机制,很多技师都自己跑出去开店了,不会都想内部加盟,外面的路边修脚店很多都是郑远元出来的技师自己开的。 的确,纯服务交付的项目,品牌方很难赚到超额的钱,员工很难控制,只能收加盟费和基础物料,顶多再收点培训费,不像蜜雪冰城,各种奶茶原辅料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供应链才是核心。 但是人家量大,再少的钱怼几千上万家门店,也不老少钱了 做一个小时的项目会员价70块,碾压所有足疗大店,而且按得其实还不错。一个小时进店了5个左右客户,技师还打招呼,估计都是熟客。 一天营业额不算特别多,2k左右,店里四个技师。 sku不复杂,充值规则非常简单,充五百以上8折,只有这一条优惠,降低了入会门槛,复购率有保证。为了感谢师傅给我唠嗑内幕我充了五百。 最后,不交五险一金。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视察了一下,北方有个生意叫洗浴中心。拿北京讲,180门票,过夜50,搓澡啥的另算,人均250。价格带非常固定。 这种洗浴中心装修都很好,那怎么赚钱呢?盘了下店长,告诉我就是赚散客的门票钱,而非搓澡等。 拿一个知名洗浴中心举例,共四层,一层澡堂子,二层食堂,三四层休闲和睡觉。大众点评上写8000平。听说最多容纳200人。算一天平均300人消费,三年就是6000万营收。 店长说投资一个亿,三年回本,装修一次再赚三年钱。每年成本3000万。所以利润是50%。 老板利润很高,但资金大、风险高、周期长。人民群众用小钱办了大享受。这个生意确实很好。 但有意思的是,洗浴中心价格带固定在250,仅有两三家在500。这次洗了一下500的,从顾客角度没有感到比250的在体验上有明显提升。 希望有机会做个自己的生意!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疫情后不会有报复性消费。 我不幸经历过武汉(湖北)、上海(江浙沪)两波特大疫情,前者在疫情之后,商业步行街肉眼可见的凋零。 两个因素:居民和中小微企业的负债崩溃。 以上海为例,/为外地户籍 居民封了-天, 单人房租区间在-/月, 菜价是平常两倍,-元/天,含肉翻倍 工资是平常的%-%,公务员%-全薪奖金打折 假设上海居民平均.个月解封 .月*元=元房租 天*元=元菜钱(顿顿有肉翻倍) .月水电+杂项开销元 人均支出.万元以上 (其实支出-万很常见,仅计算最节省水平) 许多年轻人收入在-元,折元/月 元*%*.月=元总收入 这些年轻人净亏损元左右,往往还有消费贷。收入高的壮年人更惨,可能还背负着房贷。刚到上海找工作的人特惨,平白无故损失.万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讲是需要一年回血的。 这种情况,大家如何报复性消费? 被年轻人称为资本家的老板们是最最最惨的。 中小微企业一般账上只有两个月的钱,能趴更多钱的都是富二代和暴利行业,关键此时她们可节流,却无法开源。 商业合作是人情世故,也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 谈大单合作都是要面聊的,方便确信这个人是不是长袖善舞,有没有商业逻辑,诚信、财力、人资的表象又如何。 总之想看供应方口述的实力是否值得青睐。 当前这个防疫策略,所有人都躺在家里了,上海当地的老板们也没有钱,企业主只能想办法去外地洽谈合作,当年武汉人就是这么四处奔波的,解封第一时刻疯狂出差,寻找新的稳定的商单。 没钱的和有钱的,同样痛苦。 %的中小微企业能发两个月工资,%的中小微企业能发三个月工资,包括借钱发薪和折价发薪,所以封城策略一般以三个月为限。 我前女友在上海有六套房子,这次卖掉了一套来解决生意亏损问题,这届承担境外输入职能的省城市民哪一个不难? 深圳损失+%,上海损失+% 所以报复性消费根本不会出现,甚至消费意识还会出现降级或者改观,国潮顶替国外奢侈品服饰,就是疫情引发改变的表象之一。 还有一件微妙的事情很值得研究。 当年武汉疫情发生后,没有发生报复性消费,大批人离开了武汉,随后年净流入武汉万人,让人啧啧称奇。 实际上是湖北省受武汉影响,中小微企业崩溃了一波,很多人跑到了省城工作/重整山河,紧接着各地接连发生疫情,很多外地人选择到有防疫经验的武汉工作,形成了庞大的净流入人口,抬升了武汉的GDP总值。 但这些人也没能刺激武汉各大步行街的回暖。 原因是很多青年居民/中小微企业主存在负债,花了一年多时间消解封城影响。再就是行为习惯悄然改变,两个月的断离舍与经济紧张,迫使很多人反省了自己的交友逻辑,给无关紧要者降低了评级,社交活动更加追逐自我需求。 疫情重构了市场信心,与消费惯性。 然而上海与武汉有一点巨大不同,上海一直是境外输入的承责省份,假如防疫等级严峻化,常态化,上海等承责省城的防疫数据不可能像武汉那样,在疫情熄灭之后显得极其平静。 各大品牌、制造商很可能会有外移的想法,这太耽误工作效益了,至少要多点建分仓。除非上海、深圳等国际航线省城,把航空港的防疫配套设施再度升级,扩大规模,确立细节,或者专门为疫情建立隔离用的卫星城市/专用航站楼/隔离酒店生活群落。 建设/加固境外输入与沿海省城之间的“跳板”,显得极其重要。 总之,报复性消费不会来临。 吃上一顿好饭,只不过是缅怀曾经富裕过的生活。

封面图片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大公司负面或内幕消息 深圳奇遇 今天跟一个俄罗斯小哥喝咖啡,家里开挖矿厂的。 16岁开始玩btc,并说服本在做物流生意已经四五十岁的老爹了解,结果老爹18年开始搞矿场,一堆S机,一个月电费就得200多万人民币。 好在俄罗斯寒冷,气候优势,加上电费价格极低,直接地理套利……高点卖了,但还有几十个btc,长期持有看好。 小哥才23,国内当模特一天就能赚人家一个月工资,每个月只用上半个月,这现金流也太香了……业余时间玩crypto …… 说实话,我想了想,混血的地理套利优势一定是最强的,尤其是亚洲混欧美那种,我这个体质真的见鬼了,在国内遇到的混血密度远超过纯血统,而且都是亚混欧。 我仔细研究了下他们的背景,没有一个是不使用某个国家的优势的,无论教育、护照、赚钱、职业录取难度系数、外表优势、思维认知、语言优势……真的几乎通吃…… 天生就有一副好牌,天生Global Citizen ……要玩赢这游戏难度真是低很多……Unfair conditions……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