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开发出4微米极薄铜箔有望提高锂电续航从事电镀加工的日本TEIKOKUION公司开发出了厚度为4微米(μm)的极薄铜箔。通过在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企开发出4微米极薄铜箔 有望提高锂电续航

日企开发出4微米极薄铜箔有望提高锂电续航从事电镀加工的日本TEIKOKUION公司开发出了厚度为4微米的极薄铜箔。通过在树脂薄膜的两侧镀铜,增加了强度,将厚度降到了原来的一半。设想用作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该公司使用厚度为2微米的PET薄膜,在两侧镀上了1微米的铜膜。中间不夹薄膜的纯铜箔一般厚度是8微米,如果做得更薄,强度就会下降,可能会破裂或断裂。该项目最近已被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开发项目采纳。希望在2025年度之前确立量产技术。在锂电池中获取电的集电体(负极)通常通过层叠铜箔来制造。如果铜箔变薄,能量密度就会提高,因此更容易提高电池的容量等性能或实现小型化。与纯铜箔相比,TEIKOKUION铜的使用量减半,因此电池的重量也会减轻。——

封面图片

#日企开发出4微米极薄铜箔有望提高锂电续航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itnews/202

封面图片

东京大学联合日企开发出新一代半导体封装基板加工技术东京的教授小林洋平等人携手味之素Fine-Techno等,开发出了在半导体封装基板上形成直径6微米以下微细孔洞的激光加工技术。利用此前的技术,约40微米是极限。https://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50504-2022-11-16-05-00-35.html

封面图片

Nature刊发华人教授锂电新研究: 充电11分钟续航400公里 只用加一层薄镍箔

Nature刊发华人教授锂电新研究:充电11分钟续航400公里只用加一层薄镍箔电动汽车电池快充技术有了重要突破!新能源汽车快充时代开拓者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王朝阳及其团队研究出一种新方法,让电池充电速度“突飞猛进”:给普通的电动车电池加薄薄一层镍片后,仅需10分钟左右,就能充电70%。而且这种电池循环寿命高达2000次以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99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9973.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玻璃起雾的纳米薄金涂层

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玻璃起雾的纳米薄金涂层这类似于汽车后窗上的防雾系统的工作方式,但不需要通过电线使用电加热。该团队早在2019年就发表了他们关于该主题的第一篇研究论文。他们修订后的涂层明显比他们之前分享的薄,使其更加透明且是可弯曲的,从而增强了它的功能性。金是一种昂贵的材料,但涂层所需的金很少,不会使应用成本过高。根据该团队的说法,三层涂层的厚度仅为10纳米。作为比较,典型的金叶子或金箔的厚度大约是12倍。该涂层是在洁净室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的。在氧化钛夹层中间的金簇相互接触,但只是最小程度的接触。这意味着,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可以用电来加热涂层。氧化钛作为一种绝缘材料,位于顶层保护金簇免受磨损。新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包括眼镜和汽车挡风玻璃,但其他的用例可以包括像窗户、镜子和光学传感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涂层表面会发热,但该材料可以防止辐射到达内部(例如汽车或建筑物),因此它们的传递的热量甚至比没有涂层的情况下更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已经为这种材料申请了专利。更多的实验将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其他金属是否也能像黄金一样表现良好或更好。他们的最新发现已经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50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5075.htm

封面图片

韩国研究人员为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结构

韩国研究人员为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结构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化学系的SoojinPark教授和博士生Dong-YeobHan与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的GyujinSong博士以及浦项N.EX.THUB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了一种三维聚合物结构。这种轻质结构有利于锂(Li)离子的传输。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Science)的网络版上。电池技术的进步用于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锂金属阳极的能量容量为3860mAh/g,是目前商业化石墨阳极的十倍以上。锂金属阳极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能量,而且与石墨或硅不同,锂金属阳极可以作为电极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然而,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会产生被称为"死锂"的区域,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性能。此外,当锂向一个方向增长时,它可能会到达相反一侧的阴极,从而造成内部短路。虽然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优化三维结构中的锂传输,但这些结构大多依赖重金属,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锂电沉积后的混合结构内部几何形状示意图。资料来源:POSTECH用于阳极的创新型三维结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利用聚乙烯醇(一种对锂离子具有高亲和力的轻质聚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和纳米碳球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混合多孔结构。这种结构比通常用于电池阳极的铜(Cu)集流体轻五倍以上,对锂离子有很高的亲和力,有利于锂离子通过三维多孔结构中的空隙迁移,实现均匀的锂电沉积。在实验中,采用了该团队三维结构的锂金属阳极电池在经过200多次充放电循环后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并达到了344Wh/kg(能量与电池总重量之比)的高能量密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验使用的是代表实际工业应用的袋装电池,而不是实验室规模的纽扣电池,这凸显了该技术商业化的巨大潜力。POSTECH的SoojinPark教授表达了这项研究的意义,他说:"这项研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KIER的GyujinSong博士强调说:"这种结构兼具轻质特性和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电池技术的一个突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1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13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