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提议延长义务教育时间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提议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据睿见Economy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提到,越是发达的经济体越是依赖人力资本,而不是依赖体力劳动。过去中国有过很快的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靠两个,第一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第二是高校的扩招。这两个因素过去了,怎么再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呢?蔡昉延长义务教育时间,向前延长三年到学前,向后延长三年,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这样新成长劳动力虽然人少,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时间更长。蔡昉算了笔账,人口负增长了就意味着抚养比改变,其中还有一个义务教育抚养比,就是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口和能够支撑他们的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在未来到2035年之间每年以2.2的速度降低,与此同时到2035年之前,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是可以达到4%以上的。保持公共教育支出占GDP4%的标准,未来到2035年之前至少每年以4.3%的速度增长,因此教育的财力基础是4%点几的增长速度,负担率是2.2的负增长速度。蔡昉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机遇,扩大义务教育是完全可为的,这就是带来的新的机遇。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谈人口负增长:不需过于悲观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谈人口负增长:不需过于悲观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说,要关注人口负增长,但并不需要过于悲观,核心是创造条件,让其他因素也发生变化,用质量替代数量,用生产力替代要素投入。据澎湃新闻报道,蔡昉认为,当前的人口负增长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是不可逆的,“从此之后,我国人口就是每年都会减少,或许个别年份会出现一点小波动,但这一趋势不可改变。”他特别强调,中国已不是走向老龄,而是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人口负增长,一个是老龄化跨越了关键的节点。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育率从高到低的变化的过程在全世界普遍发生着,人类发展水平越高,生育率也就越低,这是直接相关的。然而,中国特殊的国情让人口负增长变得有些复杂和紧迫。蔡昉指出,中国有未富先老的过程,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人口转入负增长都来得比人均收入水平阶段早一些,同时也比此前预期要早。“未富先老和不期而至两者叠加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蔡昉进一步指出,更深度的老龄化带来的一个新的冲击——需求侧冲击,特别是消费需求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制约,不是周期性,国际称之为“长期停滞”,其标志性表现是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负债率。这些因素或许因疫情、通货膨胀有所改变,但最终还有可能回到本身发展线,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当然,中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而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的目标是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让劳动力更充分,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而需求侧,最核心的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蔡昉看来,人口存量可以提供更多的机遇。9亿多的劳动年龄人口等既是劳动力供给的源泉,也是消费市场的基础,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国内大循环也就更具有可持续的动力与可靠性。...

封面图片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户籍改革可释放1.8亿农民工消费意愿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户籍改革可释放1.8亿农民工消费意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说,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把1.8亿农民工的消费意愿释放出来。据中新社报道,担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蔡昉星期六(7月8日)参加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时称,要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对刺激消费的作用。蔡昉说,以目前农民工收入水平看,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担忧导致其消费能力被抑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把目前已进城的1.8亿农民工的消费意愿释放出来,总额度可高达万亿元人民币。蔡昉认为,家庭消费行为决定了消费和储蓄的走向,也决定了对实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和引导。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了来自需求侧的新常态,需求侧因素特别是消费已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常态化因素。“过去我们说新常态时,主要是指供给侧的新常态,现在需求侧的因素、消费因素越来越重要。”蔡昉认为,当前最需要的是刺激居民消费。蔡昉称,疫情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新做法。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新手段、新对象,刺激对象要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样可更加直接对应现实经济的堵点和短板。“刺激消费,已经到了时机。”

封面图片

2035年中国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

2035年中国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乔锦忠预计,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据《中国新闻周刊》周一(27日)报道,乔锦忠受访时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总和生育率就已降到2左右,这个数字至少达到2.1,才能达到人口正常世代更替水平。2016年,国内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效应很快释放完毕。2017年开始,全年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2018年又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2020年、2021年都比前一年减少200万左右,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基本是不可逆的。他说,现在妇产科已经从过去的床位紧张到过剩,幼儿园这两年也没以前那么难上了。所以,最先感受到人口负增长的就是学前教育,目前这个阶段受到的冲击最明显,但从更长期来看,义务教育未来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乔锦忠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至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2025至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2028至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具体而言,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约485万,初中学位峰值稍晚,出现在2029年。最终至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实际上,当时做预测时使用的总和生育率数字是1.5,但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5,现实可能比预测得还不乐观。

封面图片

马国将把强制国民义务教育从六年延长至11年

马国将把强制国民义务教育从六年延长至11年(早报讯)马来西亚政府准备在国会通过立法,将国强制民义务教育从目前的六年延长至11年。当局强调,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适龄者完成中学教育而不是为了惩罚违例者。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政府免费为适龄者提供11年的国民义务教育,这包括小学六年和中学五年。不过,教育法令只强制父母或监护人必须让孩子完成六年的小学教育。违例者将一旦被控且罪名成立,将面对5000令吉以下的罚款或六个月以下监禁。换言之,目前的强制国民义务教育只有小学六年。加上当局发现父母或监护人违例时,绝大多数情况都以劝说、宣导和辅助等方式让孩童有机会上学,政府极少提控这类违例者。国会通过11年强制义务教育法案后,政府是否将加强执法和提控违例者因此备受关注。教育部长法丽娜星期三(3月22日)出席活动后回答媒体询问时说:“不至于到(加强执法和提控违例者)那种程度,但(新法令)仍有法律效力。”她强调,新法令是为了让父母了解教育的重要,并解决许多学生在小学后就辍学的问题,以便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中学教育。至于一些孩子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而无法完成中学教育,法丽娜说,教育部目前设有18种针对不同需求的助学配套,让有需要的学生申请。法丽娜透露,教育部已向总检察署提交强制学生完成中学教育法案,让总检察署审议并解决可能的法律问题。这项法案还需要一些时间才提交国会审议。

封面图片

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工作推进会

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加强义务教育招生管理,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对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认真组织实施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会议强调,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要求和教育部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巩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照专项行动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封面图片

整治 “暗箱操作” 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启动

整治“暗箱操作”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启动今天,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规定、程序、办法,增强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据了解,这是教育部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教育部将成立由部内相关司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国家督学、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等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加强对各地招生入学工作全过程监管和工作指导。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