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楼市需求疲弱 明年房价下跌态势持续

报告:中国楼市需求疲弱 明年房价下跌态势持续 中国指数研究院称,当前楼市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的阶段,但在需求偏弱、房价下跌预期等因素下,明年房价下跌的态势预计将延续。 综合《证券时报》和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指研究院星期四(12月7日)召开“2023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暨2024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会”,并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2023总结&2024展望》报告。 报告说,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规模仍有下行压力,新开工面积、开发投资或继续回落”的特点,房地产市场恢复仍赖于购房者预期能否修复。中性情形下,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同比下降4.9%,规模在11亿平方米左右;乐观情形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可实现小幅增长。 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今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政府部门频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但“居民收入预期弱、房价下跌预期仍在等因素依然制约着市场修复节奏”。 报告披露了一组数据,今年1至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9.7万亿元,同比下降4.9%。重点城市来看,1至11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5%;1至10月重点15城二手房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5%。 报告称,尽管中国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托底力度,但居民收入预期、房价下跌预期未明显改善,政策效果持续性不足,年末市场仍面临下行压力。 报告进一步分析,二手房价格下跌,可能导致更多购房需求转入二手房市场,房企为了加快回笼资金,新房项目降价促销力度或将继续加大,预计新房价格整体表现疲软。 展望明年,中指研究院认为,预计2024年,在市场过热阶段出台的限制性政策仍有望继续优化调整,供需两端政策均有发力空间。 2023年12月9日 3:04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高盛瑞银等10家投行预计中国楼市低迷态势明年持续

高盛瑞银等10家投行预计中国楼市低迷态势明年持续 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等10家投资银行和券商的普遍预计,中国住房建筑市场的低迷态势明年将持续。 据彭博社星期三(12月27日)报道,上述情况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示中国政府的支持举措尚不足以扭转房地产建设行业的下滑局面。 诚如上述投行和券商所料,那中国房地产建设增长将连续三年萎缩,创下最长连降纪录。 中国今年前11个月房地产投资主要指标同比下降8%。去年全年该指标下降8.4%。这一前景预示着尽管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振购房需求的措施,但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态势远未结束。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意味着这个行业作为商品和服务需求推动力的作用已减弱。彭博经济研究估计,目前房地产相关需求占中国GDP的大约20%,低于2018年时24%的占比水平。 高盛经济师给出的预测在最悲观之列,预计明年中国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将出现两位数萎缩,并称持续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态势将使中国的实际GDP增速减少一个百分点。 其他机构的预期相对不那么悲观。摩根士丹利预计上述指标将下降7%,瑞银集团预计跌幅为5%。中国经济师也持悲观看法,招银国际预计中国房地产投资将下降7%。 据中信证券等其他经济师,持有悲观看法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新启动的房地产项目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已完工项目方面有下降空间。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销售下滑,导致开发商开工建设的动力减弱。高盛和瑞银预计明年中国房地产销售将下降5%。 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将带来更广泛影响。由于该行业规模庞大,建筑活动下降是导致内需疲软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内需疲软又是中国今年出现通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3年12月28日 11:58 AM

封面图片

中国10月房价跌幅创八年最大

中国10月房价跌幅创八年最大 中国10月份房价创下八年来最大跌幅,预示着尽管政府实施措施提振房地产需求,中国楼市价却持续低迷。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11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不含保障性住房)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下降0.38%;9月份下降0.30%。中国10月房价的降幅为2015年2月以来最大。 据彭博社报道,这一下降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此前,本周的官方数据显示,销售和房地产投资的萎缩程度加剧。自8月以来,在主要城市推出的新提振措施都收效甚微,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疫情后重新放开后出现短暂反弹,但“只是昙花一现”,收入拮据和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朗令购房者望而却步。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手房价格下跌0.58%,为2014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彭博社本周报道,中国政府据悉拟最快于本月推出“三大工程”的具体实施计划,为此提供的资金支持总规模将至少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915亿新元),以期能助力稳定低迷的房地产市场。 虽然新计划的细节仍不明朗,但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其效果可能不如之前的努力。新计划将主要集中在一些最大的大都市地区实施,而不是下滑最严重的低线级城市。 2023年11月16日 12:31 PM

封面图片

中国房产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下降约5%

中国房产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下降约5% 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星期一(2月12日)发布报告称,2024年商品房销售将继续保持震荡修复的格局,预计全年面积、金额下降5%左右,同时保交楼是市场核心点和聚焦点。 报告说,2023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为11.17亿平方米、11.6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18万亿新元),分别较2022年下降8.5%和6.5%,降幅分别较2022年大幅收窄15.8和20.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回到2014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则略高于2016年。若与2021年行业顶峰相比,面积、金额分别下降35%和34%,行业继续出清、延续筑底行情。 从季度走势来看,2023年行业销售表现呈“前高中低后稳”格局。 一季度销售迎来“小阳春”,在后疫情时期需求集中释放下快速冲高。二季度在供应收缩、需求退潮下销售回暖、市场复苏动能快速衰退。三、四季度中央至地方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且随着供应加码,销售金额、面积在低位迎来边际改善。一方面体现在自下半年以来面积、金额累计降幅虽在扩大,但降速逐月收窄;另一方面,面积、金额同比增速降幅在收窄。由此可见,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在底部修复、边际改善企稳的阶段,市场信心和购房预期的修复正在持续进行。 报告认为房地产的优化政策持续释放后有一定积极效应,这一点从商品房销售金额、面积单月同比降幅企稳、收窄也可见一斑。但政策发挥依然需要过程,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的调整中,延续脉冲式、波动式的修复是主旋律。 另外,在“保交楼”政策带动下,各地加强对房地产重点项目调度,2023年竣工面积高出过去十年均值1.5%,且由于2022年基数较低,增速也是创下近十年新高。 ... 2024年2月13日 2:28 PM

封面图片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办公室主任、中指控股 CEO、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展望 2024 年,预计下半年在各项政策持续发力下,市场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办公室主任、中指控股 CEO、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展望 2024 年,预计下半年在各项政策持续发力下,市场下行态势将趋缓,但居民观望情绪及房价预期仍将拖累市场修复节奏,市场整体或仍处于筑底阶段,预计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规模将降至 10 亿平米以下。新房价格自 2021 年以来整体波动调整 3 年,短期调整压力仍在,房价筑底仍需政策发力,其中一线城市短期房价仍有下行压力,但人口、资源集聚效应持续,随着限制性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效果或将逐渐显现,房价有望逐渐筑底恢复。

封面图片

房地产问题将长期拖累经济增长?周小川:长期看中国楼市乐观

房地产问题将长期拖累经济增长?周小川:长期看中国楼市乐观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23日就中国房地产行情的走向表示,长期来看持乐观态度。他还呼吁应该学习日本应对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经验。 对于房地产行情的持续下行,周小川称,最早政府和公共机构负责销售,但从35年前起改为在房地产市场进行交易,这次下跌是从来没有过的经历。针对目前的行情,他承认市场下跌的速度比决策者预期的要快。同时也提出看法称,应学习花了很多年时间来应对房地产泡沫的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的经验。 周小川指出,中国有很多人居住在农村地区,随着进一步的城市化,仍然需要对住房进行投资。否定了房地产问题将长期拖累经济增长的看法。 来源:格隆汇

封面图片

中国9月二手房价格普跌 房价继续承压

中国9月二手房价格普跌 房价继续承压 中国官方推出“认房不认贷”等多项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首月,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全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止跌转涨,但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继续增加。 “中指研究院”微信公号星期天(10月1日)发文称,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二手住宅销售市场及50个城市租赁市场的调查数据,今年9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米1万6184元(人民币,下同,约3030新元),环比由跌转涨,涨幅为0.05%;同比跌幅收窄至0.10%。 文章称,9月部分城市受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带动,新房价格止跌,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降至30个,较上月减少12个。 二手房方面,百城平均价格为每平米1万5556元,环比下跌0.44%,跌幅较8月扩大0.06个百分点,已连续17个月环比下跌;同比跌幅扩大至2.59%。100个城市中,有99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较上月增加三个,二手房价普跌态势仍未改变。 按城市区分,今年第三季度,各梯队城市二手房价累计均下跌,其中一线城市累计下跌0.57%,北京、上海、广州房价均由涨转跌,深圳季度累计跌幅扩大至0.77%;二线城市累计下跌1.35%,三四线代表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1.30%,部分城市季度累计跌幅超2%。 此外,由于高校毕业生进入租赁市场,带动租赁需求逐步释放,住宅租金出现季节性上涨,全国50个城市住宅平均租金第三季度累计上涨0.38%,涨幅较第二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分析,考虑到目前市场恢复尚不明显,短期内核心城市供需两端支持政策或将继续发力,以助力市场加快恢复。其中需求侧,核心城市或可以下调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减免交易税费等作为政策优化主要方向,同时一线城市郊区和核心二线城市主城区限购优化预期增强;供给侧,部分城市或出台企业纾困措施以缓解开发商经营压力。 文章指出,若政策持续优化到位,第四季度核心城市市场有望企稳,而普通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市场修复恐需更长时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