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天才工具可确保每次都能完美无瑕地涂抹导热膏

这款天才工具可确保每次都能完美无瑕地涂抹导热膏 这种"傻瓜式"工具基本上就是一个大模板,可以直接套在 CPU 插座上。不用直接在 CPU 上涂抹焊膏,而是将其涂抹在模板表面。模版上有精确的小孔图案,可以让适量的焊膏完美无瑕、均匀地涂抹到下面的散热器上。这个想法如此简单,几乎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人想到这一点呢?X-Apply 的发明者是 DigitalBlizzard 的员工和来自 Igor's Lab 的著名技术测试人员 Igor Wallossek。经过合作和改进,他们开发出了一款产品,即使是初次使用散热膏的用户也能轻松上手。Wallossek 在英特尔酷睿 i9-13900K上对 X-Apply 进行了测试,这款旗舰PC处理器运行功率高达 200W。他将 X-Apply 的散热性能与传统的画"香肠"图案再贴合进行了比较,发现 X-Apply 方法的平均温度为 73°C,峰值为 77°C,而不使用这种工具的温度分别为 75°C 和 78°C。虽然没有天壤之别,但考虑到香肠法以前被认为是最佳的涂抹方式,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更重要的是,X-Apply 消除了手工涂抹可能出现的浆料覆盖不均匀或不完全的情况。散热片上出现裸露点是有效热传递的绝对禁忌。在单次装机中,仔细的手工涂抹当然可以完成工作,但对于大规模构建 PC 的流水线来说,X-Apply 却能大显身手无论是系统构建者、频繁更换 CPU 的发烧友,还是不断重新涂抹浆糊的超频者。只需涂抹、剥离,即可使用,而无需费力地搞砸又重复。X-Apply 薄膜目前还未商业化,但很快就会推出适用于最新 AMD AM5和Intel LGA 1700/1800 插座的特定版本,以及可定制切割的通用型"X-Apply X"。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ℹGPU 散热膏怎么涂抹才能获得最低温度?国外研究指出在 “中间” 画一条线#

ℹGPU 散热膏怎么涂抹才能获得最低温度?国外研究指出在 “中间” 画一条线# CPU、GPU 的散热膏该怎么涂抹最好?一直以来都是 DIY 用户常常讨论的议题,有些人认为在中间放一点最好,也有些人觉得应该是交叉线、或...

封面图片

日本CWTP公司限量推出可以散发桂花香的CPU散热膏

日本CWTP公司限量推出可以散发桂花香的CPU散热膏 关于这种散热膏的热性能,我们还没有确切的概念。不过,根据现有信息,该散热膏的导热性能与现代产品相当,具有出色的粘度和耐用性。以下是该公司对其散热膏特性的详细介绍:导热系数:6.3/7易于涂抹:5.0/7耐久性:7/7热阻值:0.03℃・cm2/W蒸发率(劣化率):0.001 %耐热温度:-50 至 250°C成分为有机硅、金属氧化物和其他天然提取成分(Urutorabaiolet = 桂花香味)符合ROHs 标准容量4g有香味的导热膏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产品,如果能试用一下,就能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产品了。在价格方面,EXTREMEGRIS散热膏预计零售价为2280日元,约合15美元,这使得它比ARCTIC MX-4甚至Corsair TM30等产品更贵,尽管它们的含量相似。目前,该产品已"售罄",因为它本来就是限量产品。如果你真的喜欢机箱里飘出阵阵花香,这可能是你的选择,但你不应该对它的散热性能抱有太高的期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准备征服木卫四:JUICE以完美无瑕的技巧完成飞越测试

准备征服木卫四:JUICE以完美无瑕的技巧完成飞越测试 欧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于2032年6月首次瞥见古老的、布满火山口的木卫四(Callisto),并在2034年最后一次飞越之前21次呼啸而过该卫星。在这些近距离接触中,"Juice"将收集有关月球的珍贵科学宝藏。图片来源:欧空局这看似遥远,但在航天器运行的世界里,任何时候开始准备都不嫌早。位于德国的欧空局 ESOC 任务运行中心的团队最近"欺骗"了 Juice 的工程模型,让它以为自己已经在木卫四,以便对任务的自主导航软件进行测试。当"Juice"号抵达木卫四时,地球和木星系统之间巨大的通信延迟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它将无法等待任务控制中心的回复。虽然我们对 2031 年 4 月木卫四的位置有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我们对其位置的了解还不够精确,无法保证"Juice"号的轨迹将以完全正确的方式穿过木卫四的引力场,从而完美地进行高精度的科学测量。在木星和地球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所需的时间里,Juice 遥感仪器的指向可能会偏离轨道,以至于错过科学研究,影响关键任务目标的实现。欧空局的"Juice"号航天器正在前往木星的途中,但它的"双胞胎"最近也完成了自己的特殊旅程,抵达了欧空局 ESOC 任务控制中心的新家。图片来源:欧空局即使是微小的偏差也会对科学产生可怕的影响,因为"Juice"号的一些仪器需要对准木卫四的特定区域,误差必须在极小的几分之一度之内,才能进行测量。"我们需要"JUICE"号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做出反应,"飞行操作主管伊格纳西奥-坦科(Ignacio Tanco)说。"当木卫四号出现在其导航相机的视野中时,它需要能够识别月球表面的重要特征,旋转自身以将仪器对准它们,然后继续旋转,以便在飞过时将它们保持在视野中"。欧空局的团队驾驶航天器飞往太阳系中令人兴奋的新目的地。为了进行重要活动的训练,并帮助诊断和解决数百万公里外的航天器遇到的问题,他们使用了留在地球上的独一无二的复制品。这个"工程模型"是被送往深空的硬件、软件、电气系统和仪器的精确复制品。"Juice"团队用它的工程模型来测试自主导航软件,该软件将使"Juice"号在木星系统中保持正常运行。他们将一系列月球图像投射到"Juice号"忠实地复制的航天器导航相机上,欺骗"Juice",让它以为自己在木卫四,看看它将如何反应。计算机生成的木星卫星木卫四图像之一,用于在 2024 年 3 月测试 Juice 工程模型的能力。当"Juice"在2031年经过真正的木卫四时,科学家们将看到这个神秘的、布满火山口的外星世界,这就是航天器导航相机所看到的木卫四。图片来源:欧空局/空中客车这些由计算机模型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描绘了"Juice"七年后抵达时将看到的木卫四的准确方位和相位。欧空局航天器运行工程师朱利奥-平赞(Giulio Pinzan)说:"这并不像提前准备图像和在导航相机前播放视频那么简单。导航软件必须对这些图像做出反应。如果它发现接近木卫四的角度不对或朝向稍有错误,它就必须在没有我们帮助的情况下尝试纠正这些错误,这意味着木卫四的视图必须对航天器的行动做出实时反应。我们实际上是在'Juice'的摄像头上绑上了一个沉浸式VR头显,让它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独立移动。"来自欧空局和 Juice的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团队为木卫四飞越测试分配了三天时间。航天器操作员、科学家以及机械、电气和软件工程师都预计要花费数天的时间来遇到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干净利落的飞越,使 Juice 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让这次测试更具挑战性的是,他们无法使用航天器操作工具包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通常,在对航天器的物理工程模型进行类似的复杂测试之前,首先要在没有物理部件的全数字软件模拟器上进行测试。大多数问题都是在模拟器上遇到和解决的,只有当操作人员已经对测试结果有了很好的了解时,才会在物理工程模型上进行测试。欧空局航天器运行工程师 Giulio Pinzan 在 ESOC 的 Juice 工程模型前。工程模型用于测试航天器的操纵,诊断和解决飞行模型在数百万公里之外遇到的任何问题。Juice"工程模型位于飞行模型控制室旁边大楼内的一个气候控制设施中。图片来源:欧空局朱利奥-平赞说:"但这种情况非常复杂,目前无法用 Juice 软件模拟器进行模拟。我们完全是在盲目地进行这次测试"。然而,尽管他们满怀期待,团队还是在第一天的首次尝试中取得了成功。"Juice"的导航软件锁定了木卫四的正确区域,使其仪器直接对准这些区域,并在艰难的飞越过程中安全地保持了正确的轨迹。朱利奥说:"我们真的要特别表扬一下我们的飞行动力学团队。他们的数学计算准确无误,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次尝试时就顺利完成飞越,尽管他们通常缺乏使用软件模拟器进行实验的经验。这真的太神奇了。他们连我们自己都感到惊讶。"空客团队也做得非常出色,他们及时为测试建立了工程模型,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正确操作自主导航系统所需的所有细节"。这段视频展示了"朱利斯"号飞越地月系统的过程。这被称为"月地重力辅助"(LEGA),在世界上尚属首次:"JUICE"号通过执行这一机动在月球上进行重力辅助飞越,1.5 天后再飞越地球将能够在旅途中节省大量推进剂。图片来源:ESA/Lightcurve Films/R. 安德烈斯木卫四飞越是"Juice"号将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也是工程模型最难设置和执行的任务之一。二月份,模型从法国空中客车公司运到德国 ESOC。随着最后一次测试的顺利完成,该模型现已完全安装完毕,欧空局团队已接受了如何使用该模型的全面培训,并已正式移交。Juice 小组现在需要通过在太空中进行类似的测试来确认飞行模型的行为与工程模型完全相同。不过,只有在飞越行星时才有机会用 Juice 的导航相机跟踪大型物体。即将于今年 8 月进行的月地引力辅助测试不在此次测试之列。在这次双星飞越中,"JUICE"号将飞越月球,然后在不到 24 小时后飞越地球,以便迅速从两个天体中获取能量。这是一个从未尝试过的非常微妙的操作,所有人员都需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任何异常情况。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这款造型复古的ITX电脑机箱可以被3D打印出来随时使用

这款造型复古的ITX电脑机箱可以被3D打印出来随时使用 Modder WhoIsLudwig 最近发布了一份独特的 3D 打印 ITX PC 机箱的蓝图和指南。该机箱可容纳相当可观的游戏 PC 组件,并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这款名为 Kubic 的电脑外壳结合了 2000 年代早期某些复古设备的特点,外观独特而怀旧。改装者声称其灵感来自 NeXT 在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发布的独特工作站。顶部的手柄让人想起 00 年代两种独特的立方体设备苹果的 Power Mac G4 Cube 和任天堂的 GameCube。该机箱专为 ITX 型材设计,便于小型 3D 打印机用户使用。他在 Bambu A1 Mini 上对其进行了测试,它可以在任何至少有 180 x 180 毫米床身间隙的模型上打印。在 ITX 主板顶部,机箱可安装高度最大 100 毫米的 CPU 散热器和风扇。它支持任何长度达 220 毫米的双插槽显卡,主要包括 GeForce RTX 4060、Radeon RX 7600 或其直接前代产品等主流型号。制造商最多可添加四个 2.5 英寸硬盘。Kubic仅限于使用 SFX 电源,为 ATX PSU 修改设计并非不可能,但可能会影响散热。机箱风扇最大支持 140 毫米,最厚支持 30 毫米,对于依赖集成显卡而非独立 GPU 的制造商来说,这可能是可选项。不过,改装者声称,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单个风扇可将 CPU 的温度稳定在 94 摄氏度,将 GPU 的温度稳定在 75 摄氏度。使用 AMD Wraith Spire 冷却器和 Arctic P14 PWM PST 风扇后,改装者的 AMD Ryzen 5 3600 和 RX 6600 从未超过 75 度。进气口在底部,排气口在顶部。WhoIsLudwig 在 Autodesk Instructables 上发布了详细的组装说明,并在 Printables 上发布了必要的 3D 打印文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微星主板首秀CAMM2、Mini_CUDIMM内存槽 下代普及四大徒手DIY设计

微星主板首秀CAMM2、Mini_CUDIMM内存槽 下代普及四大徒手DIY设计 CAMM2内存原本是为了笔记本设计的,可以大大节省内部空间,从而配备更高档的显卡等其他部件,或者升级散热系统,或者加大电池容量,或者兼而有之。微星这款Z790 PROJECT ZERO PLUS CAMM2第一次把它搬到了桌面主板上,除了一样可以做大容量,最大好处就是节省纵向空间,不会再与庞大的高端散热器产生冲突,不管是风冷还是水冷。同时,由于集成度更高,而且单根就能达成双通道,兼容性更好,所需要的PCB电路板、PMIC电源控制单元等元器件更少,成本可以做得更低,未来单条CAMM2能比两条DDR5更便宜。微星目前搭载的CAMM2容量最高是128GB DDR5,正面12颗芯片,背面4颗,共计16颗。为了给内存散热,微星设计了一个大面积的散热片,完整覆盖CAMM2内存及其周围区域,通过导热垫与CAMM2本体亲密接触。当然,它也可以和处理器、显卡等同时纳入水冷散热系统,微星现场就做了一个演示平台。一条CAMM2内存对比两条传统DIMM内存。CAMM2内存的背部,一半是内存芯片,另一半是安装接口,密集的小触点。所以,CAMM2是无法直接安装在内存上的, 需要右侧那个类似转接卡的东西,装在CAMM2和主板中间。就是说,CAMM2内存并非焊死在主板上,依然是可更换、可升级的,但由于它最初并非针对桌面环境、频繁插拔设计的,针脚也很细小,比较脆弱。同时,由于主板上只有一条CAMM2,所以要想升级容量,不能像传统DIMM那样一条变两条、两条变四条,而只能一换一。CAMM2在设计上也非常的灵活,还有很大的扩充空间。比如可以做得“瘦”一点,就是现在一半的宽度,背面是接口,正面是少数芯片,但这样容量就太小了。再比如可以做得长一点,方便进一步扩大容量,微星主板上也预留了空间。总之,CAMM2内存虽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能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只要内存厂商、主板厂商都愿意去做、去推,完全有可能普及开来,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普及。除了行业标准的CAMM2,微星还联合Intel,共同设计了另一种革命性的内存形态,暂时命名为“Mini_CUDIMM”。一如其名,它非常的迷你,长度大大缩减,除了减少空间占用,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精简和缩短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走线,从而更好地优化电路,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做到足够低的延迟。因为我们知道,内存要想稳定达到更高的频率,电路和走线设计至关重要,越简单越好。Mini-CUDIMM内存还在研发设计中,尚未最终完成。这次,微星也展示了两款Intel下一代主板,支持新的Arrow Lake处理器,下半年登场。它们都有全新的微星专属DIY设计,大大简化拆卸操作。比如升级的EZ M.2 Clip II、M.2 Shield Frozr冰霜铠甲,无需螺丝,就可以徒手轻松拆装M.2本体和散热片。比如EZ PCIe Release,只需一根手指,轻轻一按,就可以拿下大型显卡。再比如EZ天线,无需旋转,一只手就能轻松插拔Wi-Fi天线接口。Intel CEO帕特·基辛格也亲自来到微星展台,观看了微星的下一代主板,并在主板上亲笔签名留念,引发现场一阵阵欢呼。当然,支持锐龙9000系列的AMD新一代X870主板也不能少,微星这次展示了两款,一是针对主流玩家的MAG X870 Tomhawk WiFi,二是面向专业用户的PRO X870-P WiFi。它们也都配备了EZ M.2 Clip II、M.2 Shield Frozr、EZ PCIe Release、EZ天线等一系列简化设计。扩展接口上USB极大丰富,标配两个USB4 40Gbps(支持DP输出),还有USB-C 10Gbps、USB-A 10Gbps、USB-A 5Gbps、USB 2.0。二者都配备了14+2+1相供电、80A或者60A SPS切换式供电器、两个8针CPU供电接口、7W/mK高导热率散热片、PCIe 5.0 x4 M.2接口,5G有线网卡、Wi-Fi 7无线网卡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华硕新款ROG幻16 Air轻薄本发布:锐龙AI 9 HX 370芯片、总算力达402TOPS

华硕新款ROG幻16 Air轻薄本发布:锐龙AI 9 HX 370芯片、总算力达402TOPS 性能方面,其搭载AMD锐龙AI 9 HX 370处理器,由全新Zen 5架构打造,12核心24线程,内置锐龙AI XDNA 2 NPU,可提供高达50 TOPS的AI性能,CPU及Radeon 890M核显还可额外提供31 TOPS算力,可大幅加速Windows Copilot、Recall、Cocreator等AI软件的运行效率,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工作体验。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任务管理器以前只能显示Intel NPU,现在也支持显示AMD的NPU。图形性能上,幻16 Air最高可选配NVIDIA GeForce RTX 4070笔记本电脑GPU,105W高性能释放,能提供高达321 TOPS的AI算力,结合锐龙AI 9处理器,整机总算力更是突破402 TOPS。强大的AI性能和离线本地算力,可为图片和视频编辑、LLM大模型搭建、AI编程等工作提供强效助力,并可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其同时支持RTX Studio驱动程序,为多种创作软件提供硬件加速。此外用户还可使用NVIDIA Broadcast、RTX Video和ChatRTX等技术轻松加速工作流。屏幕采用16英寸的ROG星云屏,拥有16:10横纵比、2.5K高分辨率和240Hz高刷新率,并且采用率先支持NVIDIA G-SYNC防撕裂技术的OLED面板,支持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为用户带来出色的HDR观影体验。散热上,幻16 Air内置冰川散热架构3.0,包括三枚绝尘风扇和新型纤维散热管,并在CPU上涂抹暴力熊液金,确保了高负荷运行下的系统稳定性。在存储方面,该机配备了高达32GB的LPDDR5X-7500MHz内存,1TB PCIe 4.0 SSD。预留第二个M.2 2280扩展接口,支持扩展至更大存储空间及组建RAID 0。此外,ROG幻16 Air还搭载了类瓷感背光键盘,键程达1.7mm,支持AURA RGB神光同步,按压音量小于30dB。超大面积的触控板采用玻璃材质,支持240Hz超高采样率,精准高效,轻松应对各种使用环境。屏幕上方内置FHD主摄像头及IR红外摄像头,支持Windows Hello解锁及3DNR技术,配合锐龙AI NPU,还可实现AI虚化,眼神校准等功能。其内部拥有6枚立体扬声器,支持杜比音效并获得Hi-Res认证,音质表现极佳。接口部分,其拥有全功能Type-C、USB4、双Type-A、HDMI 2.1等高速率接口。SD读卡器支持SD Express 7.0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其还是首款支持Wi-Fi 7网络的ROG笔记本,能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