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

外交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保护主义的表现,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及,近日七国集团外长会发表联合声明,称中国非市场政策和做法导致「产能过剩」。汪文斌说,中国新能源产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领先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综合性竞争优势。他强调,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南韩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出口的价格也符合市场规律,根本不存在倾销问题。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出口,只会造成多输的局面。世界并不需要中国减少产出,而是需要更多资金和产品来加快能源转型和消除贫困。汪文斌表示,希望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2024-04-24 17:40:3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外交部:中国新能源发展不是补贴的结果

中国外交部:中国新能源发展不是补贴的结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次驳斥西方国家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责,称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而不是补贴的结果。 七国集团(G7)上个星期发表联合声明,称中国非市场政策和做法导致“产能过剩”。同时,星期三刚抵达上海的美国国务卿也将就就“产能过剩”向中方表达关切。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三(4月24日)回应称,近期,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这种炒作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 汪文斌说,当今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新能源“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短缺。 他指,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到2030年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光伏装机需求量也需要大幅增长。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是推动绿色发展亟需的先进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 汪文斌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而不是补贴的结果。 他说,中国新能源之所以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竞争优势。 他说,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保护主义的表现。 2024年4月24日 4:47 PM

封面图片

外交部反问三连!美方所谓“产能过剩”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

外交部反问三连!美方所谓“产能过剩”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 4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表达关切提问,发言人林剑表示,布林肯国务卿访华期间,中方已就此阐明了立场,美方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荒腔走板,违背了比较优势这一西方经济学200多年来的基本原理,各国都会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是国际贸易的本质。 如果生产超出本国所需,就被称为产能过剩,要求压减产能,那么国与国之间还拿什么来开展贸易? 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占产量12%,就被说成了产能过剩,那么德国80%、日本50%、美国25%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难道不是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吗? 更何况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要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203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当前全球的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实实在在的需求,又何谈过剩? 美方明知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和产业发展的事实,也要给中国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充分说明美方所谓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定义下的结论,而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和泛政治化的认知操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正当发展的权利。 来源:雪球7X24资讯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官方星期五(5月3日)发文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不符合经济规律,并称以产能过剩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微信公众号发表题目为《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评论文章,批评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并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文章称:“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发改委强调,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引述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三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五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亿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四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五倍多。 对于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文章做出反驳,强调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发改委呼吁各国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 “产能过剩”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交锋的新领域。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到德国总理朔尔茨,都在本月访华时表达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欧盟对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国启动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 2024年5月3日 2:54 PM

封面图片

中方指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市场属伪命题 指产业优势靠真本事

中方指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市场属伪命题 指产业优势靠真本事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美国、德国及欧盟等近期所指,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林剑表示中方多次强调,应秉持市场经济原则看待产能问题,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是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的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林剑又说,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的稳定畅通。中方希望相关国家坚持公平竞争,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贸合作环境,与中国一起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 2024-04-17 16:40:47

封面图片

外交部:外界看到欧盟一步步走向保护主义

外交部:外界看到欧盟一步步走向保护主义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欧盟启动对采购中国医疗器材的市场准入调查时表示,欧盟近期频繁动用经贸工具箱和贸易救济措施,发出保护主义讯号,针对的是中国企业,损害的是欧盟形象。欧盟一贯标榜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但外界看到的是欧盟一步步走向保护主义。汪文斌说,中方敦促欧方恪守市场开放承诺和公平竞争原则,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停止以各种借口无端打压限制中国企业。 2024-04-24 17:57:17

封面图片

华春莹指所谓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是针对中国新的叙事陷阱

华春莹指所谓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是针对中国新的叙事陷阱 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平台贴文,驳斥美国近来频繁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攻击中国的言行。华春莹指出,西方有人一直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所谓「产能过剩」视为威胁,是针对中国新的叙事陷阱,亦是歪曲或忽视一些关键事实的谬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是通过补贴实现,而是有充分理由,包括早期战略规划、持续研发投入、完善的产业链与供应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勤勉的劳动力、众多进取的企业,以及对地球未来负有的强烈责任感。华春莹又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天然气及许多其他产品出口国,反问美方为什么不将同样的产能过剩标准,应用到自身,批评美方是双重标准。 2024-04-20 14:56:43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