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近8倍 更是被誉为“窜稀神器”

这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近8倍更是被誉为“窜稀神器”油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水果,它的营养又如何?吃了它真的能让人“一泻千里”吗?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油柑。油柑让人“又爱又恨”?油柑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的果实,又名余甘果、油甘子、余甘子、庵摩勒、滇橄榄等,虽然油柑的名字里带“柑”字,但和柑橘类水果没啥关系;即便它也叫滇橄榄,跟橄榄也没啥关系。油柑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特色水果,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有18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地区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地方。没吃过的朋友可能会好奇:油柑是啥味儿的呀?油柑这种水果,可以说是让人“爱恨交加”。它肉质丰满,呈扁圆形,有深棱纹,果皮黄绿色,酸甜微涩,回味甘甜。喜欢吃它的人觉得贼好吃,不喜欢的人咬一口就能皱出满脸褶子。如果你是第一次吃油柑,会明显感受到又酸又涩,简直难以下咽,但如果咽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就能体会到喉咙中有一丝甘甜,这也就是大家说的“5秒回甘”。正因为它“初食极酸涩,良久乃甘”,所以得名余甘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神奇口味”产生,是因为油柑中含有较高的鞣酸、有机酸以及酚类物质、多糖等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鞣酸是导致出现涩味的主要成分,油柑的鞣酸含量约为45%,这含量可不低!我们平时吃的口感比较涩的柿子,含量最高也就4%以上。涩其实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触感,当鞣酸接触到舌头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涩,这是因为鞣酸会让唾液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团,从而增加了表面摩擦力。一般情况下,越是成熟度低的食物鞣酸的含量就越高,吃起来就会越涩。这是植物的一种防御手段,避免自己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动物吃掉(因为这样就会“英年早逝”,不能散播成熟的种子,就会没有后代)。另外,油柑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草酸、乙酸,它们是油柑酸味的主要来源。回甘时候出现的一股甘甜,可能是因为鞣酸和唾液蛋白质凝结成的物质慢慢褪去,涩味逐渐消失后甜味才被我们感受到,回甘的效果就出现了。油柑的营养怎么样?油柑有“生命之果”的美称,营养还是挺不错的,含有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钾、镁、锌、硒等营养。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优秀,《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油柑的维生素C含量为62mg/100g,根据这个含量,吃两三把就能补充一般人群每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近60%了。一把油柑约100克。图源:作者拍摄有文献数据显示,有些油柑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大多超过了100mg/100g,有研究人员对比了9个不同品种的油柑,包括“特甜”“TZ1”“BLG1”“兰丰1号”“榕甜”“甜种”“玻璃甘”“青皮”“饼甘”。结果显示:这9个品种中,维生素C含量最低的是甜种,含量为98.3mg/100g;最高的是饼甘,含量为267.7mg/100g,这含量是橙子的近8倍呢。根据文献中的数据,油柑的矿物质钾、镁含量也都不错,分别为76.3mg/100g~251.7mg/100g、19.2mg/100g~46.5mg/100g,我们平时吃的香蕉钾和镁的含量分别是256mg/100g、43mg/100g,饮食中多摄入钾和镁,对平稳血压有帮助。另外,油柑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比如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等,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调控血糖等方面也都很有帮助。至于油柑的热量,仅为45kcal/100g,还没有苹果高呢。每天来1把,减肥的小伙伴不用担心会发胖!油柑是“窜稀神器”?随着油柑饮品的爆火,吸引了很多人尝试它的美味,减肥的小伙伴更是把它誉为了“窜稀神器”“刮油神器”,号称喝了以后能“一泻千里”,助减肥一臂之力。油柑真有这么厉害吗?吃了就必须得跑“WC”?其实,这事因人而异。有的人吃油柑可能会有些胃肠不适的反应,而有些人吃完状态依旧。要想促进排便,要么就是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要么就是含有一些多糖成分,会刺激肠道产生排便反应。油柑中这两种成分含量如何呢?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油柑的膳食纤维含量挺高的,仅仅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就高达3.4g/100g,是苹果和火龙果的近2倍呢。不过,也有文献对比了9个油柑品种的膳食纤维含量,几乎都在1.2g/100g~1.9g/100g之间,这含量并不突出,和我们平时吃的芒果、橘子、苹果差不多。至于多糖含量,有文献对比了16份油柑,发现其糖含量比较低,总糖含量为3.93%~6.73%;不过也有一些品种的油柑糖含量较高,达到了15%以上,比如南带甘、柴甘、小甜甘品种的糖含量分别高达17.76%、17.52%、19.15%。所以,综合来看,吃油柑是否能促进排便这个事不能一概而论,不仅和个人体质有关,也和品种有关。总结:油柑入口先是酸涩难耐,后又丝丝甘甜,给人带来了奇妙的味觉体验之旅。同时还能为我们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钾、镁等营养。在吃法上,除了能洗干净后直接鲜食,还可以打成果汁、煮水、煲汤、蘸酱油、配茶喝。参考文献[1]杨婉媛,陈晓维,刘杜娟,等.余甘子的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2,49(07):120-130.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2.07.016.[2]王建超,何银莺,刘鑫铭,沈朝贵,陈发兴,郭林榕.我国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综合品质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3):125-135[3]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4]王建超,陈志峰,刘鑫铭,陈婷,郭林榕.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果树学报,2018,35(1):108-117[5]王睿文.余甘子果实生理品质及其耐贮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2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29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蛋白质是冬瓜的7.7倍 这种“长寿菜”现在吃正好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蛋白质是冬瓜的7.7倍这种“长寿菜”现在吃正好马齿苋的营养价值李时珍在描述马齿苋时,评价为“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马齿苋因此而得名。马齿苋是一种多肉植物,有着肥厚多汁的叶片,色泽翠绿,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由于它生长迅速,容易繁殖,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杂草。马齿苋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盐碱地,马齿苋依然可以存活。在我国的东北、山东、福建等不同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其他温带、热带地区,比如欧洲、北非、中东、亚洲等地区都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马齿苋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发掘,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养生蔬菜。ω-3脂肪酸马齿苋最突出的营养价值,就是ω-3脂肪酸含量非常高。要知道,植物性食物中,ω-3脂肪酸的含量很少,100克鲜马齿苋叶约300~400毫克ω-3脂肪酸,这个含量比鲈鱼和带鱼还要高,大约是带鱼含量的2倍,而植物性食物里大多没有ω-3脂肪酸,因此马齿苋也被认为是α-亚麻酸最丰富的植物来源之一。α-亚麻酸是一种ω-3脂肪酸,对于人体生长、发育、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由于饮食中ω-3脂肪酸普遍缺乏,因此很多人会把马齿苋进行栽培食用。对于不吃鱼并且没有额外吃鱼油、藻油的人,马齿苋是补充ω-3脂肪酸的优秀食物。蛋白质每100克马齿苋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3g左右,这个含量在植物性食物中属于较高水平,可以媲美扁豆、豆角等鲜豆类蔬菜,还是冬瓜的7.7倍、白萝卜和南瓜的3.3倍、鲜芸豆和圆茄子的2.9倍。维生素马齿苋的维生素含量也相当可观,特别是维生素C,每100克中含有约 23mg,和柑橘类的水平相当,是西梅的16.4倍、苹果和火龙果的7.7倍、杏的5.8倍,远超许多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预防多种疾病。除了维生素C,马齿苋还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对于保护视力、皮肤健康和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矿物质矿物质方面,马齿苋同样不遑多让。马齿苋的钙含量丰富,每100g中含有约87mg的钙,是不错的补钙蔬菜。它富含钾(494mg/100g)和镁(68mg/100g),这些矿物质对降血压和心脏健康都有好处。除了以上营养突出外,马齿苋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降低血糖。另外,让马齿苋里黏黏糊糊的成分其实是多糖,多糖同样有助于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指出,马齿苋能显著降低血浆空腹血糖水平。马齿苋咋吃?马齿苋的水分含量高达90%以上,所以吃起来多汁爽口。和其他野菜不同的是,马齿苋本身没有苦味或者涩味,微微有一些咸味和酸味,所以福建等地区会把马齿苋叫做“酸菜”。马齿苋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吃,不同国家马齿苋的吃法不同。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马齿苋种子制饼。希腊人则将其叶茎与菲达奶酪等食材混合,用于制作沙拉、炖煮或砂锅菜。土耳其人视其为蔬菜进行烹调,也有的会被制作成沙拉、糕点、酸奶黄瓜酱。葡萄牙阿连特茹地区会用马齿苋煮制传统汤,并在上面放上浸泡过的面包、荷包蛋或山羊奶酪。在咱们这个美食大国,马齿苋的吃法可就更多了!你可以焯水后凉拌,或者用干辣椒、蒜末爆炒,爽口下饭。你也可以将马齿苋和鸡蛋做成香煎小饼,或者混合在一起炒,香味扑鼻。当然,你还可以做成蒸菜,或者做成包子、饺子、馅饼、窝窝头等主食。吃马齿苋要注意 2件事虽然马齿苋营养丰富,但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点,否则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马齿苋草酸含量高,推荐先焯水马齿苋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草酸,含量高达1460mg/100g,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会增加结石的风险。因此,在食用马齿苋之前应将其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下以去除大部分草酸。不要乱吃野生马齿苋,它们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路边野生的马齿苋受到汽车尾气、农药等污染物的污染,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或其他有害物质残留风险。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应避免食用路边野生的马齿苋。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7种野菜的铜,镉,铅含量水平测定及其污染状况评价》实验数据,马齿苋铅、镉和铜的含量,分别是最高残留量的21倍、4倍和1.8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路边、公园路的马齿苋有些人辨认不出来,可能会把它和某些长得相似的植物混淆,误食可能引发中毒风险。所以,如果需要食用马齿苋的话,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或自己种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3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379.htm

封面图片

每天啃1根玉米 身体会有什么变化?有1个部位千万别浪费

每天啃1根玉米身体会有什么变化?有1个部位千万别浪费1根玉米有多少营养?玉米原产于南美洲,我国约在16世纪引进玉米种植。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与其他传统粮食作物相比,其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营养价值较高,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要说1根玉米的营养,并非只是简单地补充碳水化合物让我们果腹。虽然在全谷物中,玉米不算是最佳的粗粮,但相比于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玉米的部分营养成分会更胜一筹。一根小一点约200克的带棒玉米,可食部为100克左右,包含的营养物质有:膳食纤维:玉米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9g/100g,[1]是我们常吃的粳米的近5倍。矿物质钾:玉米的钾含量为238mg/100g,[1]虽然比不上荞麦、燕麦、高粱米、藜麦、小米等全谷物,但也比我们常吃的精米白面优秀,分别是粳米和小麦粉的2.5倍、1.3倍。维生素B2:玉米的维生素B2为0.11mg/100g,[1]分别是粳米和小麦粉的1.4倍、2.2倍。身体缺乏维生素B2可能会导致口角炎、舌炎、皮炎、睑缘炎,还会导致脂溢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皮脂增多,轻度红斑,有脂状黄色鳞片。[2]胡萝卜素:黄色玉米都含有胡萝卜素,包括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它们都是与视网膜有关的重要营养成分。不同品种的玉米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含量有差异,有研究人员分析了21种玉米中相关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显示:β-胡萝卜素含量为58.13~817.27mg/100g,叶黄素含量为15.47~854.4mg/100g,玉米黄素含量为22.64~227.8mg/100g。[3]每天一根玉米身体会有什么变化?1、有助于平稳血糖一餐中如果膳食纤维丰富,能帮我们增强饱腹感,并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也能平稳餐后血糖。2、有助于控制血压玉米中钾含量丰富。充足钾的摄入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对控血压也有帮助。3、有助于控制体重相比于白米饭和馒头、花卷等面食,蒸玉米的热量更低。用玉米来代替一部分主食,能减少热量摄入,对减肥和控制体重有帮助。4、保护眼睛玉米中的β-胡萝卜素是重要的维生素A源,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预防干眼症、预防夜盲症等眼部疾病;叶黄素是α-胡萝卜素的衍生物,玉米黄素则是β-胡萝卜素的衍生物,它们俩能帮我们抵御蓝光对眼睛的伤害,防止视网膜损伤,抗氧化,有助于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尽管玉米对身体有这么多好处,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最好别用玉米代替全天的主食,因为可能会导致全天蛋白质摄入不足。毕竟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都比不上粳米和小麦粉,仅为它们的1/2和1/4。建议粗细搭配,用玉米替代部分精白米面即可,比如做玉米面馒头、玉米粒饭、玉米粒粥。玉米品种那么多,到底该如何选择?1、吃甜玉米还是糯玉米?市面上的玉米有甜玉米也有糯玉米,甜玉米口感甘甜、脆嫩多汁,而糯玉米口感软糯,用勺子刮还能拉丝。这两种玉米除了口感上的差异,还有啥不同呢?甜玉米:甜玉米根据遗传特性,可分为4种类型,包括普甜、超甜、脆甜和加强甜。因为基因的作用,导致甜玉米生长过程中不能正常地把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储存起来,所以整体上淀粉含量低,可溶性糖含量高,虽然口感甜,但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热量也低。胚乳总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2~3倍,可溶性糖是甜玉米甜度的主要来源,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4]糯玉米:也叫黏玉米,淀粉含量在70%左右,[5]普通玉米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为70%~85%,而糯玉米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几乎达到了100%呢![6]支链淀粉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餐后血糖反应普遍较高。喜欢软糯口感的小伙伴,可以选糯玉米;如果需要减肥和控制血糖,那就选甜玉米。甜玉米不仅热量低,食用后餐后血糖相对于糯玉米也更平稳,煮甜玉米的GI值只有55,[1]属于低GI食物;而黑糯玉米水沸后再继续蒸煮10分钟的GI值高达106,属于高GI食物。[7]至于很多人喜欢吃的水果玉米,其实就是甜玉米的一种,籽粒皮薄多汁,没有普通生玉米的青草味,生食和蒸煮都可以。买来的水果玉米,在冰箱冷藏超过10天后,虽然整体风味尚可,但维生素C含量损失过半,营养价值会降低。[8]所以喜欢吃水果玉米的小伙伴,一次别买太多,买后最好尽快食用。2、白、黄、紫玉米有啥区别?白玉米、黄玉米、紫玉米,最大的区别就是颜色不同,不同的颜色也代表着它们之间存在营养差异。相比于白玉米,黄玉米和紫玉米属于深色食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其中黄玉米中胡萝卜素含量更丰富,紫玉米中花青素含量更高。秘鲁紫玉米中花青素含量为1640mg/100g,而鲜蓝莓花青素含量只有其1/4左右,中国紫玉米籽粒中花青素总量为42~354mg/100g,个别品种紫玉米芯中的花青素可达到462mg/100g。[9]即便是蒸玉米也不用太担心花青素的损失,有研究提到:在105℃条件下,虽然加热1小时以后花青素保存率低于90%,[10]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再说了,平时蒸煮玉米也就不到20分钟,用不上1小时,花青素保存率会更高一些。啃玉米别浪费了它很多人啃完玉米后,会在玉米棒上留下很多淡黄色的小粒。答应我,以后再啃玉米一定要啃干净,这些小粒也别放过!它们是玉米胚芽,是玉米粒中最有营养的部位了,约占整个玉米颗粒重量的8%~12%,营养价值很高。[11]不饱和脂肪酸:玉米胚芽中含有45%~55%的脂肪,85%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都很丰富,其中50%以上为亚油酸,属于人体必需脂肪酸。蛋白质:玉米胚芽中含有15%~17%的蛋白质,玉米胚芽蛋白中氨基酸的种类较为齐全,含量也比较平衡,与鸡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非常相似,属于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玉米胚芽中含有5.2%~9.1%的膳食纤维,还含有植物甾醇,二者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另外,也含有维生素E、钙、铁、锌等营养。总结:相比于精米白面,用玉米来替代部分主食,会给健康加分。吃法上并非只有蒸玉米和煮玉米,松仁玉米、清炒玉米粒、蛋黄玉米粒、玉米烙等都不错。需要注意的是:别管怎么吃玉米,都得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哦!参考文献[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2]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徐从华,马挺军.不同品种玉米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2(03):14-16.[4]侯俊峰,韩海亮,陈斌等.甜玉米和糯玉米品质特征和育种相关研究概述[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9-13.[5]董冰,郭新梅,裴玉贺等.不同品种糯玉米主要食用营养品质特性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04):248-251+259....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61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6153.htm

封面图片

含有维生素的颗粒可以帮助使食物更有助于健康

含有维生素的颗粒可以帮助使食物更有助于健康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免疫系统的问题,并有可能导致儿童失明。虽然它可以被添加到食物中,但它在饭菜这种松散的形式下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的有效性,这意味着当人们吃下它的时候,其好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着手开发一种方法,以保护维生素足够长的时间,使其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添加剂。该研究的高级作者AnaJaklenec说:"维生素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但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我们希望观察我们封装的维生素A是否能够强化像肉汤块或面粉这样的食品载体,在整个储存和烹饪过程中,以及维生素A是否能够保持生物活性并被吸收。"这个想法的关键是一种叫做BMC的聚合物,该团队过去曾用它来封装营养物质。它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包裹药物和补充剂,并被认为是安全的。研究小组将维生素A与BMC混合,形成100至200微米宽的颗粒,并将它们涂在淀粉中,以防止它们粘在一起。在测试中,当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高温和沸水中时,封装的维生素A比自由维生素A存活得更好。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了这些颗粒能不能被添加到面粉和肉汤(汤)块等食品原料中。然后将这些强化食品储存在极端条件下--40°C(104°F)和75%的湿度,就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遇到的那样,结果再次表明,封装的维生素A比其他形式的维生素A更加稳定。如果人体无法获取维生素,那么保护维生素的时间就没有什么用处,因此研究小组随后测试了维生素的吸收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在动物的食物中加入煮熟的胶囊,大约有30%的维生素A被吸收。这与未煮熟的维生素A相同,而且远远好于煮熟的自由维生素A,后者只有3%被吸收。最后,人体试验显示了类似的结果。研究人员将这些颗粒提供给一组妇女样本食用,之后24小时监测她们血液中的维生素A水平。果然,封装的维生素的吸收率与未煮熟的自由维生素A相似。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表明,用封装的维生素A强化食品可以成为提高人口摄入量的有效方法,而不需要太多的行为改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WenTang说:"我们的技术增强了维生素A的稳定性,可以确保维生素A强化食品确实提供了建议的每日维生素A摄入量,即使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储存,以及煮沸或烘烤等烹饪过程。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并希望通过强化食品获得维生素A的人将会受益,而不需要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不需要怀疑食物中还有多少维生素A。"该封装技术已经被授权给几家公司,这些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强化维生素A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食品。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52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5225.htm

封面图片

动物内脏是健康杀手?不一定,这5种很值得吃

动物内脏是健康杀手?不一定,这5种很值得吃内脏到底会不会威胁健康?应该吃多少比较合适?哪些内脏又是值得推荐的呢?内脏是非多,到底好不好?动物内脏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们含有毒素、高胆固醇和高脂肪,不利于健康。然而,这些观点并不完全准确。1、渠道正规的内脏,不用担心毒素的问题动物的肝脏、肾脏会帮助代谢药物、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但这并非代表它们会储存这些物质。另外,国标对于生鲜食品的有害成分都有限量要求,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动物内脏,经过了检疫,可以放心食用。2、胆固醇、脂肪、嘌呤高?得具体部位具体分析确实有一些内脏胆固醇高、脂肪高,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内脏都有这样的情况。(1)大部分内脏的脂肪并不高,不足5%。比如鸡胗、毛肚、猪肝、猪肺等,脂肪含量不到5%,和奶类脂肪含量相媲美。心、肾、脑、肥肠,这些部分相对高一些,大部分的脂肪含量在7%~12%,比猪肉的平均脂肪含量30.1%要低很多。(2)大部分内脏的胆固醇含量不足蛋黄的1/7。除了脑、肝和肾,其他品种的内脏(肠、胃、心等)每100g的胆固醇含量,大多不到200mg。即使是胆固醇含量相对高一些的动物内脏,对于健康人群也不用过于恐慌。在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里,取消了对饮食中胆固醇的限制。(3)内脏确实是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指的是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50mg,嘌呤在体内会被代谢成尿酸,对尿酸高或者患有痛风的朋友来说可能会加重症状,尽量不吃或少吃内脏;痛风急性发作期,一定要避免内脏。对于健康人群,我们自身有能力代谢嘌呤,所以可以偶尔吃内脏。总的来说,对于内脏的“中伤”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远超我们的想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享用,到底吃多少是比较合适的量呢?内脏虽好,也不能多吃动物内脏富含优质蛋白质,含量与瘦肉不相上下。另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突出,在各类食物中名列前茅。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建议:内脏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硒和锌等,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不足,多数内脏产品胆固醇含量偏高,建议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过多。这 5 种好内脏,建议优先考虑中国好内脏,需要满足其中一点:1.有突出的营养。2.有良好的口感且无明显营养短板。想知道哪5款内脏能入选?先来看这组数据: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看不懂?别着急,这就上结论!1、第一名:猪肝突出特点:营养的六边形战士。?营养优势:蛋白质、维生素A(比如11g猪肝就可以满足成人一天的维生素A需求)、维生素B1、叶酸、铁含量突出。营养劣势:维生素A含量高,过多食用可能会超过耐受量。每周建议不超过50g(哺乳妈妈每周建议85g)。口感:口感绵密,有一定弹性,越嚼越香。特别适合的人群:婴幼儿、孕妇、哺乳妈妈、贫血及维生素A缺乏者、主食过于精细者。2、第二名:鸡心突出特点:瑕不掩瑜(营养整体不错,也有小缺点)。?营养优势:维生素B1含量丰富,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A含量也较丰富营养劣势:热量高、脂肪略高。口感:软嫩又不失韧性。特别适合的人群:孕妇、哺乳妈妈、缺铁性贫血者、主食过于精细者。3、第三名:鸡胗突出特点:口感好&营养适中。?营养优势: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好吸收的铁。营养劣势:无。口感:Q弹有嚼劲。特别适合的人群:孕妇、哺乳妈妈、缺铁性贫血者、健身爱好者。4、第四名:毛肚突出特点:营养平平口感好。?营养优势: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钙含量在内脏中较为丰富。营养劣势:无明显bug。口感:爽滑脆嫩。特别适合的人群:火锅爱好者、健身爱好者。5、第五名:猪肾(俗称:猪腰子)突出特点:长短板都很突出。?营养优势:硒含量突出,100g的猪腰子含有157mg的硒,吃几口就能满足全天的需求。另外,维生素B1含量也不少,是细粮的好搭档。营养劣势:胆固醇含量高,有胆固醇血症的朋友要少吃。口感:如果处理不好会有较重的腥臊味。特别适合的人群:孕妇、哺乳妈妈、缺铁性贫血者、主食过于精细者。这步没做好,内脏白瞎了内脏如果没有做好去腥的处理,可能会有腥味甚至骚味,影响口感。内脏的腥味主要来自周围的脂肪、筋膜、血液等地方,有些部位因为是消化腺或者排泄等器官,也会存在一些味道。所以在烹调时,要注意去腥。这里分享去腥的3个步骤,给内脏的口感加分!1、切去除内脏附近的脂肪和筋膜。比如腰子的白色筋膜、鸡胗的黄膜都需要撕掉,否则会有骚味或腥味。2、泡/腌处理完脂肪、筋膜的内脏,可以倒入料酒,加上姜片等,腌制20分钟左右。也可以放在冷水中浸泡20~30 分钟,并放入姜片、白醋或柠檬片等来去腥。3、焯水将水烧开,放入大料、葱段或姜片。将处理好的内脏清洗后,放入沸腾的水中,去除血水和杂质。时间不用太长,以免将内脏煮老,不宜咀嚼。以上步骤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无论是爆炒还是凉拌,都有各自的风味。看到这儿,相信你馋到流口水了吧!营养又美味的食材,赶紧试着做起来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60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6037.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深色皮肤人群的心脏病风险

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深色皮肤人群的心脏病风险根据新的研究,一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帮助数百万人降低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那就是确保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结合以前的研究证据,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导致非裔美国人的高心脏病率。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该研究的主要作者S.TonyWolf博士说:"皮肤色素较深的人可能面临更大的维生素D缺乏风险,特别是在阳光照射相对较少或阳光照射季节性较强的地区。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我们所看到的美国不同种族群体之间发生血管功能障碍、高血压和明显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些差异。虽然有许多因素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但补充维生素D可能提供一个简单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来减少这些差异。"Wolf指出,人对维生素D的补充需求取决于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住在哪里,每天在阳光下活动多少时间,皮肤色素沉着以及年龄。Wolf在美国生理学会年会的实验生物学(EB)2021年会议期间发表了这项研究。众所周知,黑色素在深色皮肤中更为集中,当暴露在阳光下时,它会抑制身体用来产生维生素D的过程。因此,色素沉着的人可能制造较少的维生素D,这有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18名不同肤色的健康成年人参加了这项研究。沃尔夫及其同事测量了皮肤色素、维生素D和每个参与者皮肤下的小血管中一氧化氮的活性。一氧化氮对血管功能很重要,而一氧化氮的可用性降低被认为使个人容易发展成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以前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根据研究结果,皮肤较黑的研究参与者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一氧化氮的含量也较低。此外,科学家们发现,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与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功能降低有关。这些发现与同一研究小组的另一项研究相一致,该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其他健康的年轻非裔美国成年人的血液维生素D水平和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功能。"补充维生素D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策略,可以确保维生素D充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年轻的、其他方面健康的成年人中促进充足的维生素D状态可能会改善一氧化氮的可用性和血管功能,从而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减少未来发展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Wolf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86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8695.htm

封面图片

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K1可以显著降低你的骨裂风险

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K1可以显著降低你的骨裂风险然而,来自埃迪斯科文大学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人们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在以后生活中的骨折风险。该研究与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在珀斯老年妇女纵向研究的14.5年期间,研究了近1400名澳大利亚老年妇女的骨折相关住院和维生素K1摄入之间的关系。马克-西姆博士。资料来源:埃迪斯科文大学研究发现,食用100微克以上维生素K1的妇女-这相当于约125克深色叶子蔬菜,或一到两份蔬菜-与每天食用60微克以下的参与者相比,发生全因素骨折的可能性要低31%,这也符合澳大利亚目前对妇女的维生素K充足摄入指南。在髋部骨折方面有更积极的结果,那些吃了最多维生素K1的人将他们的住院风险几乎减少了一半(49%)。研究负责人MarcSim博士说,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维生素K1的好处,它也被证明可以增强心血管健康。他说:"我们的结果独立于许多既定的骨折率因素,包括身体质量指数、钙摄入量、维生素D状态和流行疾病。对维生素K1的基础研究已经确定了在维生素K1依赖的骨蛋白(如骨钙素)的羧化中的关键作用,这被认为可以提高骨的韧性。ECU以前的一项试验表明,每天摄入少于100微克的膳食维生素K1可能对这种羧化作用来说太低。维生素K1还可能通过抑制各种骨吸收剂来促进骨骼健康。"那么,我们应该吃什么--以及吃多少?Sim博士说,每天吃超过100微克的维生素K1是最理想的,而且这并不难做到。通过食用75-150克,相当于一到两份的蔬菜,如菠菜、甘蓝、西兰花和卷心菜,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每天摄入这么多维生素K1。"这是遵循公共卫生指南的另一个原因,该指南提倡更高的蔬菜摄入量,包括一到两份绿叶蔬菜--这与我们研究的建议一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5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51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