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应该优先着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职场新人应该优先着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童先生的回答 要学的有很多,但有两点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是重中之重,一点是专业技能的掌控,一点是人际关系的处理。 其实只要态度好,我理解转正基本不成问题。 毕竟每个公司培养新人也要付出时间精力,而且既然能通过面试,代表能力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除非是水的太离谱,或者是工作态度有问题,否则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不会做出打自己脸的行为。 去年部门来了个新人,岗位是内容编辑。 在人还没来之前,领导就已经说了这件事,对方有过几年内容编辑方面的工作,但对我们这个行业的经验为零。 所以。还是需要有人负责代缴。 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一位做事风格比较沉稳的同事负责。 新人刚来的时候很有礼貌,工作态度十分积极,对负责带教她的同事也非常礼貌,吃饭的时候也会主动和我们对话。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挺不错。 唯一让人脑壳疼的,就是她对着行业专业知识的了解真的是零。 同事带教一段时间后,跟领导汇报新人的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动作,看看是否要邀请部门的每个同事以周为维度,帮新人培训一些基础知识。 领导衡量了一下觉得也行,就在周会上说这件事说了一下。 起初我还以为新人听到这个建议会很开心,毕竟这相当于是牺牲了所有同事的时间,来帮他快速掌握知识。 结果那天晚上去吃饭,不知道是跟我们熟了还是怎样,新人说了一番让在场所有人彻底改观的话。 她先是提到周会上领导说要培训这件事,然后皱着眉头吐槽,觉得培训这件事没必要,没什么意义。 负责带教她的同事听完后,声音一下子就提上来了,询问为什么没意义呢? 新人的解释是自己目前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而且其它部门的同事也会将一些产品资料给过来,她觉得只需要按照资料上的写,就一定不会出错。 我在一旁听了后沉默一会,说你连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确定能独立写出来? 这个质疑最终没有得到回应,因为话题被另外一位同事带过去了,他应该是感觉到氛围有点不对劲。 这段对话最终还是跑到了领导耳朵里面,领导听了后也没说什么,私下找新人聊了一会,出来后脸色似乎也有点不爽,但还是让同事别带教了,后续让新人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以最终结果作为衡量就行。 最后这个新人试用期考核没过,走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童先生)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对于职场新人,如何把握与同事交流工作和闲聊的分寸?

对于职场新人,如何把握与同事交流工作和闲聊的分寸? 童先生的回答 其实不仅是同事,日常和人交流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分寸。 比如,如果是刚认识关系比较普通甚至不太熟的同事,那别看周围的人怎么打趣他,你就有样学样。 早期在惠州工作的时候,部门来了个很年轻的小哥。 当时领导指派部门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员工来沟通,和我同时期,所以我们这帮人一般都叫他小刘,平时吃饭和打球大家都有说有笑。 因为新人刚入职,所以吃饭什么的都和我们坐在一起,目的也是希望人能快速适应。 可能是听到了我们对负责带教他的老员工的称呼,这个新人有次居然在办公室大喊对方叫小刘,随后询问了一些问题。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反应,但当下听到后对新人的印象顿时就差了一点。 只能说这个新人太没眼力见,论资历别人比你深,论年龄别人也比你大,你一个刚来没多久的怎么好意思称呼别人为小刘呢? 本来我想直接说出来,结果旁边的女生直接笑着调侃新人:“别人入职时间比你长年纪也比你大,你怎么好意思称呼人家为小刘,该叫刘哥才对。” 这时新人才反应过来,赶紧改口称对方为刘哥。 虽然这只是是一个小插曲,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后面哪怕我到深圳工作,也会十分在意与同事交流把握分寸这件事 别人怎么开玩笑,怎么沟通工作,这是建立在彼此之间长期公事的前提下。 而作为职场新人,如果都还没来的及融入整个团体,就有样学样的别人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别人反感。 任何事,都是如此。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童先生)

封面图片

作为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我应该如何高效度过?是优先熟悉业务还是同事?

作为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我应该如何高效度过?是优先熟悉业务还是同事? 弗兰克扬的回答 职场新人别说入职第一天了,基本上入职后的头一个星期,该怎么过,大部分都不是由自己能决定的,基本上该做什么,都是公司的一整套流程安排好了,你认真照着做就行了,就别想着怎么高效度过了。 至于是先认识熟悉同事,还是先熟悉业务流程,也都是按照公司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来,不要有什么在这种事务性工作上能表现自己一把的心态,你也根本就没那个机会。 新人最重要的是稳准快,把公司认定的一个新人该做的工作都尽可能做到位,就是一份非常完美的答卷了,除此之外就别想太多了。 职场新人应该尽量争取表现,还是先保持低调进行观察? 如果还想做点别的,那大可以在工作之外的部分下功夫。 比如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业务流程,也在知道了做好当前的工作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就去搜集一些这个领域的资料,晚上下班回家后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充,有很多知识都是看起来暂时没啥用,以后有没有用也都不知道,但是如果你都提前学会了,储备起来,将来工作遇见了,就肯定会大有帮助。 这些对你在这个职业领域都会帮助的知识和技能,没事儿就能学习一下,不管对当下工作有没有用,对你整个职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基础知识的储备。 至于你当下要做的工作,还是那句话,按照公司的要求,按时做完,按时交付就可以了,新人最不可取的,就是有各种因为想要表现,而急于求成的行为,往往都是适得其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封面图片

作为职场新人,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才能更容易得到老板和同事的喜欢?

作为职场新人,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才能更容易得到老板和同事的喜欢? 童先生的回答 新人初入职场,有什么不了解的很正常,碰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思考后进行提问,让老板和同事看到你的工作态度,我觉得很重要。 之前部门来了个小姑娘,性格十分开朗,但最终试用期转正没过,走了。 试用期没过的原因,是因为领导和同事都一直觉得这个人的工作态度不行。 比如有次姑娘写了个稿子,发出来让负责代教的同事审核。 同事在文档里面备注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了更方便姑娘理解,还特地在备注中进行了举例,说这段话其实可以写成这样。 本意是让姑娘更好的理解,谁曾想姑娘拿到后没几分钟,又迅速将修正后的文档发过来让二稿。 同事一看,发现自己的举例被复制了进去,当下有点纳闷,扭头问了一下姑娘,说我备注上的举例只是为了方便你理解,虽然你直接复制进去也没问题,但你真的理解了吗? 姑娘点头说理解了,然后嬉皮笑脸解释她觉得同事的举例总结的更到位,所以就直接用了。 听到解释,同事哪怕心里不悦,当下也没说什么。 类似这样的事情后面发生很多次,每次面对同事的质疑,姑娘都会嬉皮笑脸给出一些解释,让人十分无奈。 然后同事学聪明了,只备注问题出在哪不再进行举例,本意是想看看姑娘到底有没有理解进去。 结果姑娘这次收到后,不仅没有迅速将修正后的文稿发出来,还在工位上很不耐烦的大力敲着键盘,深怕别人不知道她有情绪,结果后面提交过来的内容同事一看,发现姑娘还是不了解,因为同样的错误依旧存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同事将这个问题反馈给领导,领导沉默了一下,说现在人不好招,再让他带带。 其实到了这个环节,领导也知道姑娘的工作态度有点问题,但秉持着人不好招的原则,还是想再试试看。 可到了转正的那段时间,领导彻底打消了让姑娘继续留在公司的念头。 起因是转正需要准备答辩资料,姑娘将答辩的内容准备好后,分别发给了领导以及带教她的同时,让两人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到时候还会有其它部门的领导在场,担心说不好。 领导和同事两人看了后,回复了一些修改建议。 再然后,两人就在姑娘的试用期答辩会上,赫然的发现他们的文字建议以姑娘的口吻,出现在了她的答辩资料上面,当时的沉默简直震耳欲聋。 最后就是姑娘的转正答辩没过,被直系领导一票否决了。 当然,为了不把场面闹大太僵,领导也只是遗憾的告诉姑娘一些比较笼统的理由,而不是把真实原因告诉她。 可能直至现在,姑娘都不理解自己没通过试用期的真实原因吧。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童先生)

封面图片

职场新人沟通问题,说话总是啰啰嗦嗦抓不住重点,应该如何改变?

职场新人沟通问题,说话总是啰啰嗦嗦抓不住重点,应该如何改变? 狐狸君的回答 职场新人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就需要在了解彼此的真实的需求和利益后想办法达成平衡,抓住核心问题去解决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上级布置一个需要同事协同的任务,你的节奏是拿到工作任务之后就要尽快完成工作,但跟你对接或合作的那名同事却不紧不忙,只想拖到最后几天再去跟你一起处理,你是想强硬让他接受你的工作方式呢,还是想办法适应同事的工作节奏,先把其他工作做完,等到期限的最后几天才把任务赶出来呢? 无论是你去适应同事,还是让同事适应你,沟通的前提还是先了解彼此的需求,再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 比如你想要让同事跟随你的节奏提前完成工作,可以让同事知道你的目的是想要保证任务一定能按时提交,这项任务的优先级比较高,所以你想尽快去完成。同时也要跟同事协调好,完成这项任务并非需要同事跟你一直跟进下去,只是需要同事在一些关键节点提供建议和改良,并给他自己完成对应节点的预估时间,让他提早安排时间。想要同事接受你的工作方式,就要把需求和工作的安排明确告诉对方,跟对方寻求合作的可能性。盲目逼迫某一方去适应另一方的节奏,对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不利的。 假如同事还是要坚持己见,不愿意接受你的做事方式或工作模式,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告诉同事这么做的好处,让同事也感受到你工作模式的合理之处。例如在领导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跟进,就能避免忘记跟进的情况,同时也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和时间,领导也会对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表示赞同。用实际行动展示你做事方式所带来的好处,或许能让同事更加理解你这样做的用意,以后也会更愿意配合你的做事模式去完成工作。 沟通并不是说得多就用,最重要的还是抓住双方的需求,从可行的角度来平衡彼此的需求。如果单纯说了一堆无关紧要的话,最后却连彼此的需求都没搞清楚,那这样的沟通绝对是无效沟通。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狐狸君)

封面图片

职场新人应该先学会「做人」还是要先学会「做事」?

职场新人应该先学会「做人」还是要先学会「做事」? 公子品书的回答 1.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先做人后做事。 因为一个人在职场里面的人品会决定了他的口碑,一旦一个人的口碑不好,那么你就会被职场上的同事所排挤孤立,你要想单打独斗,那是不可能完成相关工作的。 我们单位来了一个小伙子,刚开始很多同事对他都挺照顾的,毕竟年轻人嘛,给予生活和工作的照顾,可是时间久了,这位新同事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那就是很功利,很鸡贼,渐渐地同事们就不待见他了,甚至有点讨厌他了,就连我们单位里面的领导都说这个小伙子人品不好,可想而知,他在单位如果混得好,那就成了怪事了。 有一次我们单位有一个年轻同志要结婚了,很多同事要么不喝酒,给领导敬酒的时候也是举着茶杯意思一下,要么就是喝酒的同志,给领导敬酒的时候给自己多倒一点,给领导少倒一点,这位年轻的同志倒好,给自己酒盅里面倒了三分一的酒,但是给领导却倒了满满的一杯酒,嘴里还说着领导敬您一杯酒,谢谢这么久以来对他的照顾之类的话,虽然领导嘴里没有说什么,但是从领导拉着的脸就能看出来,领导是非常不开心的,不过领导还是把酒喝了。 等这位年轻的同志走出去了以后,领导就发话了,领导说没有看出来,这个小李挺鸡贼的,给自己倒酒倒的少,给别人却倒满满一大杯。然后很多同事就开始插嘴了,说是确实很鸡贼,他找别人碰酒,就是让别人必须喝,轮到别人和他碰酒的时候就说自己喝酒不行,意思一下就行了,拿着一个酒杯,不知道糊弄了多少人了。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单位里面的很多同事都在用无声的行动排挤他,孤立他,很多事情都不和他一起合作,甚至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叫他,也不和他一个桌子上吃饭,他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2.吃亏比占便宜更重要。 其实作为一名职场新人,还处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候,对于工作方面的事情,没有必要太过于斤斤计较,也不一定非要说自己占便宜了就是自己赢了,有时候在职场上,也许你因为了占了一点便宜觉得自己赢了,实则你输了,你输在了口碑上,输在了名声上。 我在乡政府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夏天发大暴雨,分管农办的副乡长组织我们去抗洪去了,可是我们宿舍有一名男同志自己把自己锁在宿舍里面,愣是不出来,副乡长敲门敲了好多次,我们宿舍的这名男同志就是不开门,甚至很多年老的老干部都在敲门,让他出来大家一起去抗洪呢,这家伙无论如何就是不出门。 后来还是书记发话了,说是要把宿舍门撬开了,看他去不去,虽然把宿舍门撬开了,这家伙还是躺在床上睡着了,书记就问他,这么大的敲门声你听不见吗?别人都在准备抗洪救灾,就你一个人在宿舍睡觉,成了什么样子了?我们宿舍的年轻干部就说他感冒了,吃了一顿感冒药,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由于吃药的缘故,睡的太死了,没有听见。 听见这样的解释,书记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以免抗洪救灾耽误时机,也就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感冒了,唉了一声就离开了,书记和副乡长他们几个,一人带了几个男同志,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查看洪水泛滥情况去了,至于女同志也留守在乡政府值班。 而我们在车上的时候,领导和同事也在说我这个舍友,说这种人没有担当意识,就知道占便宜,生怕自己吃亏了,很多人都在骂我这个舍友,觉得别人都在抗洪救灾,就他一个人在宿舍躺着了,你说能不骂吗?更要命的是,书记打电话让他和另外一个司机拉一些帐篷带到一个村子里去了,他的电话死活就是不接,把书记气的,回来后连夜开了个会议,把我这个舍友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一顿,还是非常严重的那种。 到后来,我这个舍友申请入党了,书记就一直不给他通过,觉得我这个舍友没有担当意识,喜欢占便宜,没有吃亏的精神,就是不给他批准入党。 所以,在职场上作为新来的同事,除非是原则性的事情以外,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宁可吃亏,也不要占人便宜,不然看起来你占便宜了,实则你输了,而且这种输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3.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未知是存在恐惧的,陌生感让我们本能地想排斥,想去拒绝。所以在很多时候,对于领导给我们安排的陌生工作,我们本能地想拒绝,用“我不知道”“我不会”“我不懂”来拒绝,但是领导给一个职场新人安排什么样的工作,他自己心里肯定有底,不可能任意安排,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不可能给他安排重要的材料,或者领导讲话之类的材料,最多也就是比较简单的一些通知、简报、新闻信息之类的工作。 所以,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不管你之前有没有接触过,领导给你安排下来工作了,不用老想着拒绝,你首先要接受下来,自己在网络上搜一些相关的新闻信息看看,然后自己去写,至于写的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好不好和能不能,就是能力和态度的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能力通过一些工作是可以提升的,但是态度如果不好了,可能就真的被领导拉入黑名单了。 4.能干比能说更重要。 在职场,作为一个新人,要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无非就是要踏实能干,能吃苦,不怕累,干在人前,抢着干,而不是坐在座位上,噼里啪啦地一顿乱说,结果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成为了一个嘴把式,那么就会被领导看不起,一旦超出了领导的心理预期,可能你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才能让领导对你改观,觉得你是一个有两把刷子的干部,而不是能说不干的嘴把式。 我在乡政府的另外一个事例,就是有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大学生村官,他在2014年的时候,从大学毕业以后就考上了大学生村官,正好碰上做tuopin工作,他是我所在乡政府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所以他一来就在做tuopin相关的工作。 尤其是全乡28个行政村,有6000多户的贫困信息都是他一个人从头到尾录入到大数据平台里面的,他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多,就这样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基础信息建设好了,就因为他一个年轻干部把全乡的大数据平台信息全部录入了,他也就被书记乡长所重视,觉得一个年轻小伙子,给他安排的任务,从来不去问为什么,只要安排下来,就能不折不扣地保质保量完成,实打实的干实事的干部。 所以,在2015年新来了二十多个大学生村官以后,书记乡长都是以他为标杆来要求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的,如果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得不好,就开始用这个标杆来要求他们,甚至批评他们。 因此,这名大学村官在服务期满以后,亲自找乡党委书记看能不能给他托关系,分配到其他地方工作去,乡党委书记觉得这人不错,也就给帮忙了,最后这名大学生村官给调到了县住建局工作呢,这就是能干比能说带来的效益。 所以,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我们应该要做事先做人,树立吃亏的态度,用积极主动作为的认知,踏踏实实工作,才能给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一个比较平坦的未来。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公子品书)

封面图片

职场新人,和领导与同事们一起开会讨论时,该低调一点?还是应该积极发言?

职场新人,和领导与同事们一起开会讨论时,该低调一点?还是应该积极发言? 弗兰克扬的回答 关于职场新人的很多问题,其实关键点都是一样的,我在之前的相关回答里也都多次说过,职场新人看起来能想出的各种职场问题有很多,但背后都折射出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想太多! 职场新人,一般来说,是没有机会跟领导一起开会的,最多也就是自己的直接领导开全体部门会。 职场新人作为刚来的人,对什么都不熟悉,一般工作方面也都还没上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可以汇报的内容。 所以,大部分时候,职场新人都只有听的份儿,根本就混不到发言的机会,既然只有听的份儿,又何谈是该低调一点,还是积极发言呢? 在我的经验里,大部分新人参加的会,发言的可能只有一种,那就是会议主持或者领导直接问到了新人,让新人也来说说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自己的看法。 而且这种问题,一般也都不会有太大的挑战性,有大把的官话套话可以直接用来说。 如果新人对某个议题实在有想法,想表现一下,基本上都只有通过抢麦的机会来发言了,而这种形式一般都会给领导同事留下相对不好的印象。 所以,对工作如果有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最好还是以汇报的形式提交给领导,领导如果觉得好了,会单独找你去聊的。 但是,很多人新人想的积极表现,其实都还只停留在想法上,想法本身是不值钱的,光说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想法好,一定要想办法落地执行,至少要有执行一段过程后产出能佐证你观点的东西,然后再拿着这些东西,做成有理论有实践有佐证的汇报,汇报给领导,然后才有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所以还是开篇那句话,我看过的大部分职场新人的问题,几乎都是想太多的问题,很多时候新人很激动,觉得自己想到了很好的办法,结果一问,只有想法,没有执行,更没有结果,而且大部分时候,这种想法,内部人早就想过并且执行过了,只不过他是新人,他不了解历史,只能重复造轮子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